不靠谱!特朗普对 1100 亿中国商品加税 50%,中方反制直击美国痛处。 连已经在远洋货轮上的在途货物都被纳入清单。这不是常规的贸易调整,更像是一场带着政治算计的突袭。 特朗普团队对外宣称,此举是为了 “保护美国本土制造业”“挽救铁锈地带的就业岗位”。但翻开美国劳工部最新数据就能发现,当前美国制造业 PMI 已连续三个月低于荣枯线,钢铁行业失业率较去年同期上升 1.7 个百分点。 这些数字背后,是铁锈地带选民对特朗普兑现 2016 年竞选承诺的持续质疑。距离中期选举不到 100 天,这份关税清单更像是给摇摆州选民的一份应急答案。 可现实的反馈正在偏离剧本。中方的反制措施在 48 小时内落地,精准度让华盛顿的决策者始料未及。美国农业部的内部报告显示,加征关税宣布后的三天里,中国买家取消了相当于往常两周量的大豆订单,伊利诺伊州的农场主合作社已经开始下调秋季大豆收购价。 得克萨斯州的页岩气生产商更焦虑,原本谈妥的 6 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合同被暂缓,企业不得不暂停两个新钻井平台的建设。 产业链的连锁反应来得更快。密歇根州的汽车零部件厂商集体向白宫请愿,他们依赖的中国产高强度钢配件成本一夜之间上涨 58%,三家企业已临时解雇超过 800 名工人。 宾夕法尼亚州的建筑行业协会发布预警,钢结构建材价格飙升导致 23 个商业地产项目停工,直接影响 3000 多个就业岗位。这些数据戳破了 “保护就业” 的谎言 。 关税加征反而成了砸向美国工人饭碗的重锤。 全球贸易网络的震动不止于中美两国。中国过剩的钢铝产能开始加速流向东南亚,越南热卷出口价一周内下跌 4%,迫使泰国本土钢铁企业紧急减产。 欧盟趁机收紧贸易政策,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对钢铁产品的税率从 45 欧元 / 吨上调至 60 欧元 / 吨,表面针对碳排放,实则将中国产品挡在欧洲市场之外。 这种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的局面,让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发出警告:全球钢铁贸易体系可能面临 1995 年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碎片化。 美国的盟友们也在划清界限。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公开批评,美国的关税措施 “违反 WTO 最惠国待遇原则”,已联合加拿大、墨西哥启动争端解决程序。 日本经济产业省更直接,宣布对美国产汽车用高强度钢发起反倾销调查,理由是 “美国企业借助关税壁垒实施不公平竞争”。曾经的跨大西洋贸易联盟,正在特朗普的单边主义面前出现裂痕。 历史的参照愈发清晰。1930 年《斯姆特 — 霍利关税法》通过后,全球贸易额暴跌 66%,直接加剧了大萧条的深度和广度。 如今的情景与之相似,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模型测算显示,若中美钢铝关税战持续升级,全球 GDP 年损失将达 7800 亿美元,相当于抹去一个中等国家的全年经济总量。 中国的应对则展现出不同的思路。上半年对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钢铝产品出口增长 22%,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份额提升至 18%,这些数据背后是产业链的主动调整。 广东的钢企通过研发低温韧性钢,将产品溢价率提高 12%,反而在东南亚市场挤压了美国产品的空间。这种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的韧性,让特朗普的关税壁垒显得愈发无力。 更深远的影响藏在美国国内的分歧里。美国商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68% 的制造业企业反对加征关税,认为这 “损害了美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华尔街的分析师们在研报中直言,1100 亿美元关税相当于给美国消费者加征一笔 “隐形税”,可能使核心 PCE 通胀率再上升 0.3 个百分点。这些声音正在汇聚成压力,迫使白宫重新评估政策代价。 特朗普的关税牌还能打多久?从目前的态势看,这场由政治动机驱动的贸易摩擦,正在让美国付出越来越高的成本。 中方的反制不仅守住了自身利益,更让世界看清一个事实: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任何试图靠单边制裁获利的想法,最终都只会是一场不靠谱的梦幻。
不靠谱!特朗普对1100亿中国商品加税50%,中方反制直击美国痛处。 连
古今知夏
2025-08-22 10:17:20
0
阅读: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