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给母校捐了1000万,目的在于资助困难大学生,两年后,这笔钱却原封未动,刘

小胖胖说科技 2025-08-21 21:52:41

刘强东给母校捐了1000万,目的在于资助困难大学生,两年后,这笔钱却原封未动,刘强东很是疑惑,校长表示:“我们想尽了办法,但这钱还是花不出去!”刘强东不禁询问缘由。

刘强东出生在江苏宿迁一个普通农村家庭,1974年3月10日来到这个世界,那时候家里靠父母拉煤维持生计,日子过得挺苦。村里条件落后,他从小就帮着干活,学习上全靠自己钻研。1992年,他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高考分数688分,在村里算得上大新闻。入学前学费凑不齐,村长发动大家帮忙,总共攒了500多元现金,加上几十个鸡蛋,他才顺利进校。

从那以后,他没再向家里要过一分钱,大学四年靠自己打工和自学维持。课余时间,他学编程,接些小活儿赚外快,大二开始就能经济独立,还攒下点钱。1996年毕业后,先在一家日企上班,学了点商业经验。1998年,他用积蓄在中关村租摊位卖光盘,生意从小做起,逐步转向网上销售。2004年创办京东商城,专注电商领域,通过专注物流和品质,京东一步步成为行业大佬。刘强东为人低调正直,员工评价他待人真诚,从不搞特殊。

2014年左右,他给中国人民大学捐了1000多万元,其中一半指定用于助学金,帮经济困难的学生付学费和生活费。这笔钱本意简单,就是让穷孩子能安心读书,不用为钱发愁。捐款后,学校设立基金,按他的要求优先发给需要的人。但两年过去,资金使用情况反馈过来,竟然大部分没动,尤其是助学金部分,几乎没人领。

刘强东听到这事,觉得奇怪,因为他上学时,班里助学金名额就俩,大家抢着申请。现在怎么反过来了?学校解释,现在学生家庭条件整体好转,以前农村生多,穷得叮当响,现在城市生占大头,很多父母有稳定工作,不缺那点钱。国家政策也跟上,各种补助和贷款覆盖面广,学校先用公家资金发放,私人捐款就搁置了。经济进步让贫困生比例降下来,申请助学金的人自然少。

数据显示,2010年后,中国高校贫困生认定率从20%多降到10%以下,这跟GDP增长和扶贫政策有关。刘强东捐的钱就这样闲着,不是学校不想发,而是真没人符合条件领。类似情况在其他高校也出现过,企业捐款本想帮人,结果时代变迁让需求变小。这事反映出中国教育公平的进步,以前穷学生上不起学,现在国家投入大,覆盖率高。像刘强东这样从农村走出来的企业家,看到这变化,肯定有感慨。捐款事件后,他没停下脚步,继续加大投入。

2017年6月,他携京东集团捐3亿元给人大,设立京东基金,用于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这次捐款更广,不只限助学金,还支持商学院建设和国际交流。学校用这钱建了新楼,聘请教授,办学术活动,受益学生上千。同期,其他校友如高瓴资本张磊也捐3亿,裘国根捐4亿多,这些钱合起来推动人大发展。人大作为顶尖高校,基金使用透明,每年报告显示,钱主要投在基础设施和科研上。刘强东回馈不止于母校,他对家乡宿迁投入更多。

从2016年起,每年春节前回村,给每户发1万元现金和礼品,覆盖全村几百户。这习惯坚持下来,帮村民改善生活。村里原来穷,路不好走,他出资修公路,建工厂,提供就业岗位,让当地人月收入从一千多涨到几千。宿迁整体脱贫,他功劳不小,政府数据显示,2019年后,当地贫困率降到零。京东也在宿迁设分仓,带动物流业,创造上万岗位。

刘强东创业路并非一帆风顺,早年京东资金链紧,他卖掉房产凑钱,坚持下来。2018年公司市值超500亿美金,他个人财富排中国前列。但他低调,从不炫富,公益支出累计几十亿。像捐给人大1000万的事,虽小,却体现他不忘本的心态。现在中国富豪捐款常见,但刘强东的特别接地气,因为他亲身经历过穷日子,知道钱对穷学生的价值。

时代变了,穷学生少,这是个好信号,说明国家发展快,教育机会更均等。以前上大学是奢侈,现在成常态,助学金需求降下来。刘强东后来捐款转向更广领域,如支持乡村振兴和科技教育。京东集团也设公益基金,帮乡村学校建图书馆,捐电脑上万台。

2020年后,他淡出管理一线,但公益没停,2023年京东捐款支持灾区重建,几千万进账。刘强东个人声誉稳固,业界认可他白手起家精神。回顾他一生,从农村小子到电商大佬,全靠勤奋和机遇。捐1000万没花出去的事,反倒成了正面例子,证明中国进步大。类似故事在其他富豪中也有,潘石屹捐哈佛时,刘强东就提过国内助学金发不出去,建议转向奖学金激励优秀生。

刘强东给母校捐了1000万,目的在于资助困难大学生,两年后,这笔钱却原封未动,刘强东很是疑惑,校长表示:“我们想尽了办法,但这钱还是花不出去!”刘强东不禁询问缘由。这事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是时代进步好还是捐款方式需调整?

0 阅读:3
小胖胖说科技

小胖胖说科技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