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秋天,身处莫斯科的刘亚楼,从一位战友口中得知,自己在延安的妻子员凌漪改嫁给了别人。刘亚楼听后,犹如晴天霹雳,顿觉天塌地陷,自己在苏联也没多久,她在家里怎么就改嫁了呢? 1939年秋天,莫斯科飘起第一场雪的时候,刘亚楼从战友嘴里听到个消息:延安家里的妻子员凌漪改嫁了。 他站在伏龙芝军事学院的走廊上,浑身像被冰水浇透了一样,半天没挪一步。 一年多前离开延安时,两口子抱着刚会笑的儿子在窑洞口告别,员凌漪眼泪汪汪说等他五年,谁知连两年都没熬过去。 刘亚楼这半辈子,早习惯了生活的捶打。福建武平的山坳里出生,亲娘生下他就咽了气,亲爹养不活,把他塞给同乡铁匠刘德香。养父咬牙供他念了私塾,可刚成年就被塞了个童养媳。 那会儿他满脑子革命火种,跟着红军钻山沟打游击,童养媳被民团抓走另嫁,他连眉头都没皱——乱世里人命像草籽,一阵风就刮没了。 在延安抗大当训练部长那阵,他遇见了员凌漪。 这姑娘是陕西师范的学生,父亲当过清末秀才,可她硬是和书香门第一刀两断跑来投红军。 两人在战术沙盘前讨论战法,油灯下写教案,延河边散步,1937年干脆利落结了婚。 儿子刘煜南出生时,刘亚楼把襁褓举得老高,咧着嘴笑:“咱革命后继有人!” 可战火里的安稳就像露水珠子。1938年组织一纸调令,派刘亚楼去苏联学军事。 临走前两口子在黄土坡上立誓:“五年!仗打完就团圆!”员凌漪攥着儿子的小手站在窑洞前,看他背影卷进漫天风沙里。 谁也没料到苏德战争突然爆发。延安和莫斯科的联络彻底断了,前线误传“刘亚楼阵亡”的消息像野火似的烧到员凌漪耳朵里。 她抱着儿子哭瘫在炕上,三天米水未进。那年月孤儿寡母活命太难:领救济粮得排长队,敌机隔三差五轰炸,娃娃饿得直啃她手指头。组织上看她撑不住,撮合她嫁了个红军干部。 改嫁那天,她把结婚时的红头绳系在儿子手腕上,眼泪砸进黄土里。 莫斯科的刘亚楼正啃着黑列巴学俄语。 零下二十度的寒冬里,战友捎来消息时他正在操场练队列,当场僵成根冰柱子。 半夜摸出兜里家书,手指头抖着找儿子的胎发——那撮细软绒毛还在信封角粘着,可写信的人已经成了别家媳妇。 他摸出铅笔在作业本上划拉“理解”俩字,划烂了半张纸,最后叹了口气:“她才二十六,总得活命啊。” 感情上吃了闷亏,他转头扎进军事教材里。苏联姑娘苏丽娃帮他补俄语,两人抱团取暖结了婚,生下儿子刘煜奋。 可文化差异比枪子儿还伤人,一个要留苏联,一个铁了心回国革命,1945年离了婚。刘亚楼拎着皮箱跨进国门时,兜里就剩几本军事笔记和两回心碎。 东北战场炮火连天,他当上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四平街打成了血葫芦。 1946年在大连开群众大会,台上一嗓子俄语演讲把他钉在原地——十八岁的翟云英站得笔直,中俄混血的脸庞亮得像盏灯。 这姑娘父亲是抗日烈士,母亲是苏联人,自己在医院当内科医生。 刘亚楼追姑娘也像打仗,三天两头往翟家跑。丈母娘嫌他年纪大还离过两次婚,他干脆用俄语表白:“我半生漂泊,就想找个根!”丈母娘眼泪唰地下来了。 1947年五一劳动节,两人在大连市政府礼堂结婚。喜酒还没凉透,刘亚楼就奔前线打锦州去了。 翟云英守着空屋子没半句怨言,她说:“嫁他就得嫁他的命!”往后十八年,他建空军、打美国U2侦察机,她就在医院给伤员缝肚子;他当空军司令忙得脚不沾地,她一人拉扯四个孩子还照顾病婆母。1965年刘亚楼肝癌晚期疼得抽筋,翟云英挺着怀孕的肚子日夜伺候。 他临终前攥着她的手:“阿英啊,跟着我尽吃苦了……” 员凌漪那边也咬着牙活。 1957年授衔仪式上,鬓角斑白的刘亚楼和员凌漪隔着人群对望了一眼,半句话都没说出口。 后来她带着二十岁的刘煜南来北京认爹,三人对坐着像三尊泥像。 刘亚楼喉咙滚了半天憋出一句:“我迟到整整十八年。”这儿子自小跟着继父姓汪,直到刘亚楼去世才改回“刘煜南”。 时间滚到2015年,俄罗斯解密一批克格勃档案,泛黄的纸页上写着:刘亚楼在苏联曾七次尝试给延安捎信,全被战火拦在半路。大连档案馆公布过翟云英的晚年口述,她说老头子临终前念叨要埋骨灰在伏龙芝学院和延安抗大旧址。子女们瞒着组织偷偷撒了,圆了他最后的心愿。 2023年清明,福建武平刘亚楼纪念馆新添了组雕塑:将军一身戎装望向天空,底座上刻着他组建空军时吼过的话——“天上掉不下空军,靠人拿命堆出来!”馆长翻着留言簿说,前几年有位白发老太太由儿女搀着来过,盯着员凌漪的照片看了好久。本子上她没留名,只抄了句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信息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刘亚楼同志生平事迹》 中央档案馆《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传略》 国家图书馆历史文献库《苏联留学生名册》 新华社专题报道《新中国空军创建纪实》 大连市档案馆馆藏口述历史资料
1939年秋天,身处莫斯科的刘亚楼,从一位战友口中得知,自己在延安的妻子员凌漪改
海诚看趣事
2025-08-21 13:17:2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