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亿军费援华8年抗日,滇缅公路燃起生命线,他们不该被遗忘!您知道吗?在中国抗日时期,南洋华侨曾以财力、物力、舆论宣传和各种实际行动,为支援中国抗日救亡运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想想看啊,1939年那会儿,小日本几乎把咱们中国所有的出海通道都给封死了。就在这节骨眼上,偏僻的大西南山里,却硬生生“凿”出了一条生命线,滇缅公路。 20多万云南各族老百姓,男女老少齐上阵,就用最原始的工具,在短短9个月里,刨出了这条穿行于云岭山脉、跨越怒江天堑,全长959.4公里的公路。英国人都看傻了,连着三天在《泰晤士报》上说:“只有中国人才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做到。” 路是有了,可没司机开车啊!国内的司机根本不够用。这时候,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站了出来,一声号召,3200多名南洋华侨青年二话不说,扔下南洋那边优渥的生活,告别家人,就奔着祖国来了。 他们里头很多人可是瞒着家里偷偷跑回来的,有些人这一别,就再也没能见面。一位叫白雪娇的女教师,留下封信就走了,信里说:“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 甚至还有四位姑娘,女扮男装也加入了这支队伍。 这帮南洋机工兄弟回国后,面对的是条“死亡公路”。滇缅公路那路况,搁今天简直没法想象,碎石路面,坡陡弯急,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万丈深渊。 老司机嘴里流传着句话,“初一翻车,十五落地”,说的就是最险的望江崖段,车子一翻,直接栽进怒江,半个月都落不到江底。 这还不算,山里瘴疟横行,当年云南有句俗话:“要过瘴疟坝,先把老婆嫁”,意思是一旦染上疟疾,基本就交代了。更别提日军飞机还整天在头顶上轰炸。 但咱们的南侨机工没怂!他们幽默地把道奇卡车称为“道奇旅馆”,因为晚上常常只能在驾驶室里过夜。 功果桥被鬼子炸断了,东京电台得意洋洋地广播说“滇缅公路已断,3个月内无通车希望”,结果咱们机工兄弟用几百只空汽油桶连起来做成浮桥,硬是只花了10个小时就让路又通了! 从1939年到1942年,差不多4年时间,他们抢运了超过45万吨的军需物资,占当时滇缅公路总运量的一半还多。 这份付出是血淋淋的。超过1000名南侨机工把命留在了这条路上,其中琼籍(海南)的华侨青年就有200多人。他们有的死于翻车事故,有的被疟疾夺去生命,有的则牺牲于日军的轰炸之下。 不光是在滇缅公路上搏命的机工,南洋华侨的支援是全方位的。侨领陈嘉庚先生领导的“南侨总会”振臂一呼,华侨们踊跃捐款捐物。 在印尼,像徐天从、潘学静这样的华侨教师,在日本人的铁蹄下坚持进行华文教育,面对日军威逼利诱让他们去主编鼓吹“共荣”的报纸,潘学静一个弱女子竟敢只身前往日军军政部,想尽办法坚决拒绝,保护了丈夫也保全了民族气节。 这段历史,如今正被越来越多的人铭记。今年(2025年)8月,云南昆明就举办了“血肉筑就抗战生命线”的大型档案文献图片展,展出了400多件珍贵档案,其中九成都是首次公开。 更让人感动的是,在马来西亚,一群华裔青年把南侨机工的故事搬上了舞台,剧名叫《日据烽火·南侨机工马来亚篇》。 演出那天,来了近3000人,掌声根本停不下来。还有博主拍了条讲南侨机工的短视频,谁也没想到,播放量居然破了千万!这说明啥?说明大家心里都有杆秤,真正的英雄,人们不会忘记。 那些曾经奋战在滇缅公路上的南侨机工们,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和我们一样,是血肉之躯,会害怕,也想家,但国难当头,他们选择了挺身而出。这段历史,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铭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滇缅边境线# #滇缅会战# #滇缅生命之路# 国内权威媒体报道信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滇缅公路档案展:20万民众“凿”出抗战生命线》(2025年8月15日报道)
54亿军费援华8年抗日,滇缅公路燃起生命线,他们不该被遗忘!您知道吗?在中国抗日
帝王心术
2025-08-21 10:35:1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