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民国才女丁玲同时爱上了两个男人,哪个都不舍得分开,于是提出了三人同居,共同生活,不可思议的是,她的想法竟然真的实现了。 在那个民国乱世里,一位湖南女子丁玲,追求自由文学梦,却陷入情感纠葛。她同时爱上胡也频和冯雪峰,谁都不想丢下,竟大胆提议三人同住。没想到,这想法还真成了真,1928年他们在杭州西湖边过起日子。结果会怎样? 丁玲原名蒋伟,1904年出生在湖南临澧一个书香家庭。小时候家里落魄,她跟着母亲到常德上学,1919年进桃源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那时候社会动荡,她接触新思想,觉得旧礼教束缚人,立志追求独立。1922年,她去上海进平民女子学校,次年转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学。1924年北上北京,投北大预科,租住在辟才胡同,日子清苦但心里有股劲儿。 在北京,她通过朋友认识胡也频。他来自湘西穷苦人家,早年在北京打工,性格热烈,爱写诗小说。两人聊文学,很快就走到一起。1925年中秋,他们在北京公寓同居,生活简单,互相鼓励创作。胡也频帮丁玲修改稿子,两人一起投报刊,那段日子虽穷,却有共同追求。 1927年,丁玲想学日语,冯雪峰成了她的老师。他已婚,性格稳重,是进步青年,爱谈文学和时事。丁玲被他的见识吸引,两人从师生变成知己。她写信表达感情,冯雪峰也回应,尽管有家庭,两人感情渐深。胡也频发现后,心里难受,要求丁玲选一个。可丁玲舍不得谁,她爱胡也频的热情,也爱冯雪峰的成熟。 就这样,丁玲提出三人一起生活一段时间,看看能不能行。两人居然同意了。1928年春天,他们从北京南下,到杭州西湖葛岭山上14号租房住下。那房子有独立庭院,两间卧室,环境安静。他们过起三人日子,胡也频和冯雪峰性格不同,偶尔有摩擦,但有丁玲在中间调和,日子勉强维持几个月。丁玲觉得这种生活新鲜,能从两人身上学到不同东西。 不过,这种安排终究不长久。冯雪峰先扛不住,选择离开,回自己家庭。丁玲伤心一阵子,但很快和胡也频恢复两人生活。他们从杭州去上海,租住在法租界萨坡赛路196号,后来因钱紧搬到万宜坊60弄205号。1928年底,两人正式结婚,继续写小说办杂志。丁玲那时发表《莎菲女士的日记》,引起轰动,讲女性内心挣扎,贴近现实生活。 在上海,他们和沈从文办红黑出版社,出《红黑》和《人间》杂志,虽只办几个月,但推动左翼文学。胡也频后来接触马克思主义,1930年去济南教书,丁玲生下儿子蒋祖林,寄回湖南老家。胡也频因革命活动遭国民党注意,1931年1月被捕,2月在龙华牺牲。丁玲悲痛欲绝,但没倒下,她把孩子托给母亲,继续在上海干革命事,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左联宣传部长。 冯雪峰离开后,两人没断联系。1933年丁玲被国民党抓捕,关在南京,冯雪峰以为她死了,写文章纪念。1936年丁玲出狱,到陕北中央苏区,继续创作。冯雪峰有家庭,两人保持书信往来,分享文学心得,但没再结合。丁玲后来遇陈明,1942年结婚,两人相伴到老。 丁玲一生坎坷,但她是位有骨气的作家,早年小说揭露社会黑暗,解放后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斯大林文学奖。她经历过情感风波,却没耽误追求真理。那个三人同居的事,现在看是民国乱世里个人情感的探索,但丁玲最终投身革命,成了新中国文学骨干。 她的事迹告诉我们,人生总有纠结,但关键是找对方向。丁玲从情感迷茫走到革命道路,靠的就是内心的坚定。在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中,也要学她这种精神,不怕难,往前冲。丁玲的作品到现在还值得读,里面有对妇女解放的思考,对穷苦人的同情。
此人军衔不好评,元帅、大将都可能,他说:苏联同职务是元帅“1955年3月15日
【4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