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吗?”四川,女子攀登雪山被石头砸骨折,必须得马上下山就医,他们求助当地村民,村民开价六万,女子想都没想,赶紧就答应了,事后还感谢村民。网友:6万能买一条命太值了! 在海拔4000米的勒多曼因雪山,一块突如其来的巨石打破了山间的宁静。 那位常年在朋友圈分享登山足迹的女驴友,此刻正蜷缩在陡峭的岩壁边,鲜血顺着裤管浸透了雪地。 同行的朋友用背包垫在她身下,一边警惕着头顶不断滚落的碎石,一边徒劳地尝试拖动她,这里是当地人称为“死亡通道”的险境,每一秒停留都可能迎来致命的二次伤害。 卫星电话的信号时断时续,专业救援队赶到至少需要两天。就在绝望蔓延的时刻,对讲机里传来了藏民向导熟悉的声音。 几个小时后,十几个穿着藏袍的身影出现在雪雾中,他们踩着仅容半脚的岩缝,手里攥着用藤条捆扎的简易担架。 “六个人,一人一万。”简短的商议后,女驴友咬着牙点头,此刻保命成了唯一的念头。 谁也没想到这场救援会持续12个小时。藏民们用随身的绳索固定好担架,55公斤的体重加上救援设备,让每一步都像在刀尖上行走。 最陡的70度斜坡上,他们得像壁虎一样紧贴岩壁,汗水浸透的藏袍被山风冻干,又被新的汗水浸湿,最后在衣料上结出白花花的盐粒。 有年轻的藏民为了躲避突然滚落的碎石,脚踝被尖石划开一道口子,鲜血顺着靴子往下滴,却始终没松开抓着担架的手。 深夜的山路上,头灯的光柱在黑暗中摇晃。 女驴友几次因剧痛晕厥,藏民们就轮流用随身携带的酥油茶喂她提神。 当救护车的灯光终于出现在山脚时,10个人的肩膀都被担架绳勒出了紫黑色的血痕,两位年长的藏民直接瘫坐在雪地里,半天站不起来。 后来结算时,虽然实际出力的人比最初约定的多了近一倍,但他们还是只收下了6万块钱。 这段被女驴友写进感谢信的经历,传到网上却变了味。 “一天赚一万,这钱也太好赚了”“抢钱都没这么快”的评论像潮水般涌来。 有人拿着自己月薪五千的工资单对比,觉得藏民收费简直是趁火打劫,还有人拍着胸脯说“给我六千我也能抬”,完全忘了自己连三楼的桶装水都扛不动。 这些争论背后,藏着人们对“救援成本”的巨大认知偏差。 在平坦的城市道路上,雇人搬家可能每小时几十块,但在悬崖峭壁间,每一步都意味着风险。 藏民们放下的青稞地里,正是收割的关键时节,租借担架和绳索的运费,来回就要近千元,那个脚踝受伤的年轻人,去卫生院换药的钱也得自己掏。 更别说,他们中的任何人都可能被落石砸中,永远留在这座雪山里。 当地旅游部门的人说,山区救援从来没有统一的价目表。 去年有个摄影师在雪地里迷了路,8个藏民用两天时间把他背出来,收了8万块。 当时也吵得厉害,直到有人放出视频,藏民们在齐腰深的积雪里匍匐前进,用体温融化冰面给伤者取暖,质疑声才渐渐平息。 在这个平均月收入不到3000块的地方,藏民们懂得“救人是积德”,但也得让家里人有饭吃。 键盘侠们大概没算过另一笔账,直升机救援的起步价是30万,而且在这种地形根本落不下来。 10个人用12小时换来的6万块,不仅包含着世代积累的生存智慧,知道哪里的岩石松动不能踩,明白暴雨前该躲进哪个山洞,更包含着用命换命的勇气 当地向导说过,抬人下山比赶牦牛翻山难十倍,“牦牛会自己找路,人却得全靠我们托着”。 现在的问题是,越来越多的人把未开发的山区当成游乐场。 去年一年,全国山区救援超过2000起,80%都是驴友违规闯入禁入区域惹出来的。 他们带着精致的装备出发,却对雪山的危险一无所知。 就像这次出事的女驴友,出发前做了再多攻略,也挡不住一块突然滚下来的石头。 藏民们其实可以选择不伸手的。 但他们还是来了,用藏语喊着号子爬坡,用身体护住担架上的陌生人。 或许就像有人说的,当你站在悬崖边,能拉你一把的从来不是钱,而是愿意伸出手的人。 女驴友现在在家养伤,她的感谢信还挂在网上。 那些争论6万贵不贵的人,可能永远不会明白,在生死关头,“值得”从来不是用数字衡量的。 就像那位脚踝受伤的藏民,被问到为什么坚持抬完最后一段路时,他只是挠挠头说:“总不能把人扔在山里吧。” 信息来源:逐浪新闻
“贵吗?”四川,女子攀登雪山被石头砸骨折,必须得马上下山就医,他们求助当地村民,
星球拾光
2025-08-19 11:01:4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