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年,诸葛亮北伐撤军,司马懿灵机一动,派大将张郃追击。张郃不想去:“诸葛亮肯

曹勇说史 2025-08-18 19:45:31

231年,诸葛亮北伐撤军,司马懿灵机一动,派大将张郃追击。张郃不想去:“诸葛亮肯定有埋伏,追击必败无疑。”司马懿大怒:“我乃一军之主,你难道想要抗命吗?”张郃无奈,只能率军追击,结果真的中了埋伏,被乱箭射死。 渭水边上的枯草还沾着晨露,诸葛亮的营盘早撤得干净,只剩几处未熄的炭火在风里冒着青烟。张郃勒住战马,手按在刀柄上,指腹蹭过熟悉的木纹——他打了四十年仗,从河北跟着曹操平袁绍,到汉中跟刘备对峙,哪次不是靠着“稳”字活下来的? 诸葛亮是什么人?这人用兵最善“退而不慌”,当年街亭打赢了还会留疑兵,更别说主动撤军了。张郃回头看了眼身后的亲兵,声音压得低:“你们跟着我久了该知道,诸葛孔明的‘空营’,从来都是藏着刀的。” 可司马懿的军令已经送到眼前,绢帛上的字迹力透纸背,最后那句“抗命者军法从事”像根刺,扎得人眼疼。张郃不是怕打仗,是怕这仗打得不明不白——他是曹魏的“五子良将”余脉,司马懿是后来上位的统帅,两人早有嫌隙,这点营里老兵都看得明白。 出兵前,张郃特意让儿子把家里的旧铠甲找出来,磨亮了护心镜。他跟儿子说:“若我回不来,就把我葬在邺城老家,跟你爷爷挨着。”那语气平静得吓人,像是早知道这一去就是死路。 果然,队伍刚钻进木门道,两侧山上突然传来梆子响,滚石带着尘土砸下来,箭雨密密麻麻遮了天。张郃喊着“结圆阵”,可混乱里士兵早慌了神,一支长箭从斜刺里飞来,直接穿透了他的左胸。 他跌下马时,还死死攥着缰绳,眼睛望着司马懿驻军的方向。亲兵想扶他,他却摇了摇头,嘴里涌着血沫,只说了句“别告诉夫人”——他这辈子征战沙场,不怕死,就怕家里人知道他是这么死的,死在自己人逼出来的陷阱里。 消息传到司马懿帐中,他正在看地图,闻言只是抬手揉了揉眉心,让手下“按将军礼厚葬”。帐外的亲兵偷偷撇嘴,谁都清楚,张郃一死,军中再没敢跟司马懿叫板的老将,诸葛亮反倒成了帮他巩固兵权的“推手”。 后来有人替张郃抱不平,说他是“愚忠”,明知是死还去。可在那个年代,军法大于天,更别说司马懿早把“抗命”的罪名摆好了,张郃若不去,张家满门都得跟着遭殃。他不是没看透,是没办法。 现在去木门道,还能看到山崖上残留的箭孔,风一吹,仿佛还能听见当年的厮杀声。有时候历史就是这么凉,名将的忠勇,到头来竟成了权谋博弈里的一块垫脚石,想想都让人心里发堵。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06

评论列表

崆峒山人

崆峒山人

2
2025-08-18 22:57

诸葛司马联手做掉了共同的威胁,只有……没有……

猜你喜欢

曹勇说史

曹勇说史

曹勇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