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时候,金庸来浙江杭州访问,向杭州市政府提出,批给他两亩地,由他建一个别墅,然后金庸把自己在香港、美国的藏书都运回来,建一个藏书楼。之后,金庸提出要在杭州安度晚年。等百年之后,别墅和藏书一起送给杭州。 如果读过金庸的小说就知道,浙江的许多元素都曾出现在他的小说中,比如《射雕英雄传》中的嘉兴烟雨楼,《神雕侠侣》中杨过和小龙女曾到过嘉兴南湖。 可以说,在浙江嘉兴出生的金庸,对浙江有着一种故乡情结,这种情结在早年体现在他的艺术作品中,而晚年则体现在他的社会活动中。 1994年,金庸访问嘉兴学院时,注意到家乡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薄弱,便决定提供资金支持,为家乡学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这就是后来的“金庸图书馆”,他希望图书馆能激发学生对文学、历史的兴趣,尤其是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同年,金庸还被受聘为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名誉教授。如果说以上的事情还只是回馈故乡的话,那么之后金庸萌生想在杭州建造书舍的想法便是将自己和这土地绑定了起来。 金庸建书舍的初衷很简单,就像他所说的那样:“杭州是人间天堂,我想在这里有个读书写作的地方”。他是希望有一个安静的地方存放藏书,并用于学术交流。 而此时的杭州市政府也展现出十足的诚意,在西湖区灵隐路提供了4.5亩土地。此地靠近杭州植物园,环境清幽,符合人文雅居的意境,并且市政府还协调杭州园林设计院亲自设计。 杭州市政府的诚意深深的打动了金庸,之后他自掏腰包出资1400万元,于1996年建成书舍。 云松书舍的设计非常有考究,设计风格采用了江南古典园林风格,书舍内布置一楼一斋一亭,分别用于会客、书房、观景使用。 金庸亲自布置了书舍内部的陈设,他原打算之后在此居住、写作,将此地作为自己长期生活的地点,但是仅居住一晚后,他又改变了主意,决定将书舍无偿捐赠给杭州市政府。 可能很多人难以理解金庸的选择,自己出资千万建成的书舍怎能说放弃就放弃,但他在捐赠仪式上说的一番话,让我们再次看到金庸对杭州以及中国文化的深厚感情。 他说:“书舍建的太漂亮了,我一人独占未免太可惜,不如让大家共享。” 之后云松书舍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对外开放,并且金庸将自己的部分藏书无偿捐献给书舍。直到现在,此书舍由杭州市园文局管理,免费对公众开放。 期间还有人提议将云松书舍改名为“金庸纪念馆”,用商业化的方式运营书舍,但是金庸本人十分低调,不赞同这一做法,便不了了之。 从图书馆到书舍,我们可以看到金庸对杭州这片土地的感情,将自己的文化留在杭州,更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武侠精神的一种寄托。 信息来源: 中国新闻网|《探访杭州云松书舍:金庸耗资千万所建后赠杭州》 文|饮用纯净水 编辑|南风意史
90年代时候,金庸来浙江杭州访问,向杭州市政府提出,批给他两亩地,由他建一个别墅
南风意史册
2025-08-18 18:45: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