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外长从美国回来就改口,当着全球向中方喊出一句话,白宫破防了 赵显这次访美正值美韩关系微妙之际。 根据《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他在接受采访时多次提到“东大”带来的挑战,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但结合上下文和东北亚局势,明眼人都能看出这里的“东大”指的是中国。 他不仅提到中国在南海和黄海的行为,还称中国的崛起是“竞争对手”,甚至表示韩国需要与美日合作来应对这种“挑战”。 赵显的这番言论并非孤立事件。当时美国正试图加强在亚太地区的盟友体系,特朗普政府更是多次要求韩国在安全和经济上配合美国的战略。 例如,美韩刚刚达成的贸易协议框架中,韩国同意向美国投资3500亿美元,并购买10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以换取美国对韩国进口商品征收15%的关税(低于之前的25%)。 在这种背景下,赵显的表态可以视为韩国对美国的一种“示好”,试图在美韩同盟中巩固自己的地位。 然而,赵显的言论很快引发了中韩之间的紧张。中国驻韩国大使馆迅速回应,强调中国与周边国家保持着良好关系,并呼吁韩国政府保持外交政策的稳定性。 与此同时,韩国国内也出现了不同声音,许多民众和企业担心过度亲美会影响中韩经济合作,毕竟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25年7月中韩进出口总值就达到了13,273.4亿元人民币。 在这种压力下,韩国总统室和外交部迅速行动,先后对赵显的言论进行澄清,强调其主旨是继续致力于韩中关系发展。 8月14日,赵显本人更是罕见地召集各国驻韩媒体开记者会,公开表示要“通过合作与对话,实事求是地维护好韩中关系”。 他还提到,虽然韩中之间存在根本性的差异,但需要有效管控这些差异,并开展合作与对话。 赵显的“变脸”其实反映了韩国总统李在明推行的“实用外交”策略。李在明上台后,明确表示要以国家利益为中心,平衡与美日的同盟关系和对华合作。 他曾在就职讲话中提到,要“以坚固的韩美同盟、紧密的韩美日合作、尽快改善韩中与韩俄关系为基础”,展开实用外交。 这种策略的背后是韩国在美中之间的战略困境。一方面,韩国在安全上高度依赖美国,驻韩美军是其国防体系的支柱,美国还不断要求韩国在“印太战略”中承担更多责任。 另一方面,韩国在经济上严重依赖中国,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2025年上半年韩国对华贸易顺差就达到了1,315.2亿元人民币。 如果过度亲美,可能会导致中韩关系恶化,进而影响韩国的经济利益。 因此,赵显的改口可以视为韩国在美中之间寻找平衡的一种尝试。 在美国时,他需要配合美国的战略,展现对同盟的忠诚;回国后,为了避免刺激中国,他又迅速调整措辞,强调合作与对话。这种“两面性”正是韩国实用外交的典型表现。 赵显的改口显然让美国感到不满。有消息称,白宫对韩国的这一转变“破防”了,认为韩国在关键问题上“退缩”,没有与美国保持一致。 美国一直试图让盟友在中美竞争中选边站队,而韩国的做法显然不符合美国的预期。 然而,韩国的困境在于,它无法承受完全倒向美国的代价。除了经济上的依赖,韩国还面临着朝鲜半岛的安全问题。 如果中韩关系恶化,中国可能会在朝鲜问题上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这对韩国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因此,韩国必须在美中之间保持某种平衡,既维护同盟,又不破坏对华关系。 这种平衡的难度可想而知。美国不断施压要求韩国在安全和经济上配合,而中国则通过经济手段和外交压力迫使韩国调整立场。 赵显的“变脸”只是这种博弈的一个缩影,未来韩国可能还会面临更多类似的挑战。 赵显的改口对中韩关系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近年来,中韩关系因萨德系统、朝鲜问题等摩擦而有所降温,李在明政府上台后一直试图修复这种关系。 赵显在记者会上的表态,以及韩国政府的澄清,都显示出韩国希望缓和与中国的紧张关系,推动中韩合作。 不过,这种改善的基础并不牢固。美国的压力依然存在,韩国在安全上的依赖短期内难以改变。 此外,中韩之间在黄海、南海等问题上的分歧依然存在,赵显在记者会上提到的“管控差异”也暗示了这些问题的敏感性。 未来,中韩关系的发展将取决于韩国能否在美中之间找到可持续的平衡。如果韩国能够坚持实用外交,在维护同盟的同时加强对华合作,中韩关系有望逐步改善。 反之,如果韩国过度向美国靠拢,可能会导致中韩关系进一步恶化,进而影响地区稳定。
看谁还敢欺负中国,这就是下场!韩媒哀嚎:韩国成为最大受害者。韩国媒体近日连篇累
【49评论】【60点赞】
老M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典型的哈巴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