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50岁的肖万世要迎娶18岁的夏启芳,夏父破口大骂。哪成想,肖万世竟然拔出枪,喊道:“嫁也得嫁,不嫁也得嫁,你的女儿我娶定了!” 肖万世,一个战功赫赫的战斗英雄。他这么一闹,非但没蹲监狱,最后还真就抱得美人归了,这得从他遇见那个让他乱了方寸的18岁姑娘夏启芳说起。 那会儿,肖万世正在西凉山剿匪。他不是那种坐办公室指挥的官,而是带着村民挖陷阱、打埋伏的实干家。三下五除二,就把为祸一方的马匪给收拾得服服帖帖。这事儿一下就在当地传开了,成了姑娘们嘴里的“英雄传说”。夏启芳,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听了这故事,心里就跟小猫抓似的,好奇啊,想亲眼看看这位英雄到底长啥样。 她带着慰问品,找到了肖万世。一个是久经沙场的铁血汉子,一个是养在深闺的妙龄少女。夏启芳看着眼前这个憨憨的、甚至有点局促的大哥,听他讲战场上杀鬼子的故事。那一下午,她听得入了迷。在她眼里,这个男人身上有书里才有的英雄气概。 一来二去,俩人好上了。一个崇拜英雄,一个需要温暖。年龄?在那个年代,对于夏启芳这样的女孩来说,一个能保护自己的、有故事的成熟男人,可能远比一个毛头小子更有吸引力。 于是,50岁的肖万世决定上门提亲。 夏启芳的父亲一看肖万世的年纪,火气就上来了:“你都能当她爹了!”这话戳中了肖万世的痛处,也点燃了他的火药桶。他这辈子,在战场上说一不二,什么时候这么低声下气过?一急眼,就把枪掏出来了。那句“嫁也得嫁,不嫁也得嫁”,是他作为一个军人,解决问题最直接的本能反应。 这不还是仗势欺人吗?先得看看他这“势”是从哪儿来的,他这脾气又是怎么养成的。 肖万世是个苦孩子,从小就是村里的“皮猴”。日本人来了,他的家就没了。汉奸出卖,父母、妹妹、大哥、二哥,一家人惨死在鬼子刀下。你能想象一个年轻人,回头看到的是火光冲天的村庄和遍地尸骸吗?那种恨,是刻在骨子里的。从那天起,他活着的唯一目标,就是报仇,多杀鬼子。 上了战场,他没好武器,就自己做长矛,一手大刀,一手长矛,成了让鬼子闻风丧胆的“活阎王”。他不是莽夫,胆大心细。摸上鬼子炮楼,悄无声息干掉19个敌人;带着一个班,炸掉日军的飞机。这些战功,都是他拿命换的。 1938年,他为了掩护战友撤退,身中数枪,左胸的子弹离心脏就差那么一点点。送到后方医院,没麻药。医生要给他做手术,活生生把肉割开,把身体里的弹片取出来。肖万世就说了一句话:“把我绑在柱子上!等好了,我再去找鬼子拼命!” 手术中,他愣是一声没吭,牙都快咬碎了。 这样一个人,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他的世界观很简单:对敌人要狠,对自己人要护。夏启芳在他眼里,就是他要用生命去保护的“自己人”。所以当夏父阻拦时,他下意识地就用了在战场上最管用的方式——武力威胁。 这当然是错的,错得离谱。事后他自己也反应过来了,立刻道歉。为此,他还背了个处分。但他不在乎,为了心爱的姑娘,一个处分算什么?后来,他带着夏启芳回门,扑通一下给岳父跪下,举着荆条请罪,这才算彻底揭过了这篇。 肖万世的“悍”,是对敌人的,也是对自己认准的理儿的。他的“柔”,是给了他想保护的人。 解放后,这位战功赫赫的英雄,并没有身居高位。他因为身上残留的弹片,无法再上前线,转业到了地方,最后在四川雷波县的粮站当了个小小的站长。按他的功劳,本可以有更好的安排,但他身上的“处分”实在太多了。 而这些处分,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几乎全都来自于他的“心软”。 在云南禁绝鸦片时,他遇到一个老太太,哭着求他留点鸦片,因为她病痛缠身,需要这个止痛,不然活不下去。肖万世看着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叹了口气,默许了。结果,他背上一个“清收不力”的处分。 在粮站,他抓到一个偷粮食的工人。一问才知道,这人是个老实人,因为家里孩子太多实在饿得不行了,才走了歪路。肖万世想到了自己的四个孩子,也想到了曾经饿肚子的岁月,他挥挥手,把人放了。结果,档案里又多了一笔“看管不力”。 就这样,一个在战场上杀伐果断的英雄,在和平年代,却因为一次次的“于心不忍”,官越做越小,从站长变成了副股长。 在肖万世的世界里,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他见不得别人受苦,尤其是那些和他一样在底层挣扎的普通人。他一生的硬气,都给了敌人;所有的慈悲,都给了人民。 更让人震撼的是,他的这些英雄事迹,他从不跟人说。直到2009年,这位104岁的老人去世后,他的儿子肖亚林在整理遗物时,才在一个布袋里发现了一堆沉甸甸的军功章:一等功10个,二等功12个! 他很少提过去,唯一一次跟儿子聊起“响堂铺伏击战”,讲到牺牲的战友时,这个百岁老人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他觉得,战争没什么值得炫耀的,胜利的背后是无数兄弟的牺牲。他常说的一句话是:“能活着回来,我已经很满足了。”
抗战中,一百多个二鬼子把十来个游击队员围在一间民房里,游击队员们冲不出去,二鬼子
【7评论】【9点赞】
用户10xxx10
心太软。好人长寿。老天爷看着呢。不管你信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