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罕见发火,现场直批日本“说一套做一套”,石破茂嘴上反省、背后却搞事情,106名西方分子集体“拜战犯”,台湾问题被直接绑定战败条款,中日已到临界点,时候是撕下面具了! 刚过去的这几天,中日关系再次急转直下。中方出手之快、发声之重,极其罕见。日本政坛的“旧病复发”,不仅在台湾问题上点了火,还在历史认知上往火堆里倒油。 8月14日,中国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突然取消原定访日行程,成为中方对日方挑衅的明确反制信号。 随后,中国驻日使馆及外交部通过多场合发声,直指日本“挑战战后秩序”与“纵容台独”,这并非外交辞令,而是基于原则的严正警告。 这一切的导火索,是台湾外事负责人林佳龙“窜访”日本,并与高市早苗等政客互动。虽然日方嘴上说他是“私人访问”,但中方早已看穿了这套伎俩。 林佳龙行程刻意安排在日本首相官邸800米内的酒店,并与日本经济产业省官员活动重叠,其政治意图不言而喻。 高市早苗和林佳龙的合影,成了中日之间撕破脸的催化剂。中方不再忍让,而是选择直接动手。 韩俊部长的取消访日,是中方对日本“说一套做一套”的明确反制。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上毫不客气地指出,日本“需要深刻反省历史”,并强调日方若有诚意往来“应拿出实际行动”,而非空谈互惠。 这延续了中方一贯立场,但在此次事件中因日方挑衅而更具针对性。但更具震撼力的,是中方在8月15日日本战败纪念日的系列表态。 中国驻日使馆及官方渠道严正谴责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点名日本“美化侵略、篡改教科书、为战犯翻案”,称其行径是“挑战人类良知与战后秩序”。 这一天本应警醒与悔过,日本政界却再度集体参拜靖国神社,公然挑战历史底线。 这番话,不只是对日本的批判,更是对整个国际社会的提醒:如果连战犯的灵位都能被供奉,历史的耻辱就可能被重新包装成“荣耀”。 中方提出的“三个只有”原则: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前事不忘,直指日本政界左右互搏的现实。 石破茂政府一边在台湾问题上挑衅中方,一边在战败纪念日口头“反省”,这种“精神分裂式”的外交策略,骗不了中国,更骗不了亚洲人民。 石破茂在“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上的讲话,表面上用了“反省”一词,实则避重就轻。他未提及“侵略”二字,也未承认日本对亚洲受害国的战争责任,仅模糊表示“不重蹈错误道路”。 所谓“反省”,更像是一种对国内右翼势力与国际压力间的平衡术,既不打算认错,也不想承担责任。 而就在同一时间,他的内阁成员小泉进次郎亲赴靖国神社参拜,106名议员集体“拜鬼”,配合所谓“悼念英灵”的话术,实质上是对军国主义的变相复辟。 靖国神社供奉着14名甲级战犯,这些人是侵华战争的刽子手,是亚洲苦难的制造者。去那里献花、鞠躬、供奉“玉串料”,不是哀悼,而是洗白。 石破茂的“反省”,在这一刻显得格外讽刺。13年来首次有日本首相在追悼仪式中提及“反省”,但其表态与1995年村山富市明确承认“殖民侵略”的谈话相比,严重倒退。 当年村山谈话具有法律与道义双重效力,而如今的石破,却连“侵略”二字都不敢说出口。 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反弹也在同步上演。包括“日本会议”在内的保守团体,抓住“反省”一词大做文章,指责石破茂“重启谢罪外交”。 右翼媒体更是放话称“不能再对邻国低头”。他们想要的不是正义,而是遗忘;不是反省,而是翻案。这种历史修正主义,正是中方所斥的“令人不齿”。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日本政坛对华战略的彻底错乱。一方面打着“反省”的幌子,试图安抚国际舆论;另一方面却在台湾、历史等核心议题上频频挑衅中国,失去了最基本的战略定力。 更深层矛盾在于经济反噬已现:日本对华出口连续下滑,农业因韩俊取消访问损失预期达2.3万亿日元,民众超54%担忧对华强硬伤及经济。 中方的警告已经非常明确:日本正站在十字路口,继续挑衅,就别想有合作的空间。 参考:中方取消原定的访日行程,外交部回应——2025-08-15 22:26·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日本民众集体崩溃:靖国神社供奉的并非是代表正义的民族英雄,而是邪恶的战争恶魔!
【37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