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首脑峰会落幕,普京与特朗普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的闭门会谈持续近三小时,最终未

杨春思思 2025-08-16 12:19:57

美俄首脑峰会落幕,普京与特朗普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的闭门会谈持续近三小时,最终未签署任何实质性协议。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在会后强调,双方就战略稳定、能源合作等议题达成"原则性共识",但普京当着摄像机镜头向特朗普发出邀请:"期待您明年春天来莫斯科红场旁的克里姆林宫,我们可以在壁炉前继续这场对话。"这场被白宫定义为"战略沟通"的会晤,暴露出美国试图重构大国关系的深层困境。 特朗普政府自2024年重返白宫以来,将"联俄制华"作为核心战略,但莫斯科红场与华盛顿之间的信任裂痕远非一次首脑会晤所能弥合。正如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所言:"当美国仍在向乌克兰提供集束炸弹时,任何关于战略合作的讨论都显得荒谬。"相较于建制派政客,特朗普的执政风格确实呈现出鲜明差异。 这位商人出身的总统更热衷于通过经济手段实现战略目标——对欧盟加征25%钢铁关税迫使欧洲在俄乌问题上让步,用暂停对台军售换取北京在农产品贸易上的妥协。但这种"交易式外交"在莫斯科遭遇冷遇,俄方坚持要求美国解除对俄能源企业的SWIFT系统限制,而美方代表团在谈判中仅提出"允许俄罗斯银行重新接入美元结算体系"的模糊承诺。 此次峰会的象征意义远超实质成果。当特朗普在记者会上宣称"美俄将共同主导世界秩序"时,普京随即打断发言:"我们更关心黑海航道的石油运输安全。"这种微妙互动折射出双方战略诉求的根本分歧——美国试图将俄罗斯纳入反华阵营,而莫斯科更关注解除西方制裁、恢复大国地位。正如《莫斯科时报》评论:"当华盛顿需要莫斯科时,总忘记两年前它还在向基辅输送'海马斯'火箭炮。"欧洲在此轮博弈中的被动处境尤为显著。 特朗普政府通过延缓对乌军事援助,迫使德国暂停"北溪-3"天然气管道项目,这种"以战逼和"的策略虽让柏林屈服,却加速了法德推动欧盟防务自主化的进程。俄战略研究所报告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欧元区对华投资同比增长37%,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在广东的新厂区已开始试生产。对于中国而言,当前国际格局的僵持状态确实创造了战略机遇期。 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挑衅动作愈发具有表演性质——五角大楼虽频繁派舰穿越台湾海峡,但每次行动前都会提前向北京通报坐标;在南海方向,美菲"肩并肩"军演的实弹射击训练,最终演变为菲律宾海军的单独演习。这种"既要制造麻烦,又怕失控"的矛盾心态,暴露出美国对华战略的深层焦虑。华盛顿内部的对华政策分歧正在加剧。以沙利文为代表的国家安全团队主张延续"小院高墙"策略,通过技术封锁维持优势;而财政部长贝森特则力推"关税换合作"方案,建议取消部分中国商品关税以换取人民币升值。 这种分裂在国会山体现得更为明显——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通过的《台海威慑法案》要求对台军售常态化,而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却投票否决了针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补贴法案。当特朗普专机离开雷克雅未克机场时,莫斯科红场西侧的国立百货商场屋顶,两名克格勃特工正用高倍望远镜观察着美方代表团的动向。这场没有签署任何文件的峰会,或许正是新冷战格局下的典型场景——各方都在表演,但没人真正相信童话。

0 阅读:1

猜你喜欢

杨春思思

杨春思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