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美国,林毅夫发出警告! 如果中美不再进行贸易,那么作为一个拥有全球35%工业产值的大国,中国将不会再购买美国任何高科技产品。 对于很多美国高科技公司来说,中国市场不是可有可无的销售点,而是支撑它们利润和创新的命脉,拿高通公司来说,它将近一半的收入都来自中国。 半导体设备巨头应用材料公司,也有三分之一的销售额得靠中国客户撑着,英特尔就更不用说了,它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占了总量的五成多,失去这个市场,对这些企业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波士顿咨询公司算了一笔账,如果美国半导体行业彻底丢了中国订单,收入会直接缩水近四成,这意味着十几万个高薪岗位没了,研发经费也会少掉上百亿美元。 苹果的掌门人库克也曾表示,组装线可以搬到越南,但哪有地方能替代中国这么大的消费市场? 这种企业层面的痛感,只是更大变化的一个切面,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很清楚,中美贸易额下降了一成多,但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却涨了百分之十二,跟“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更是突破了一万五千亿美元。 全球的贸易流向正在变,中国正在把原本流向美国的资源,引向东南亚、中东、非洲这些新市场,这种此消彼长的趋势,说明全球经济重心正在挪动。 中国为什么能推动这种变化?答案在于它强大的工业基础,中国的制造业产值连续十五年稳坐全球第一,占了全球的三成五,这个体量本身就很吓人,但更厉害的是,它还在全面升级。 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占了全球六成,光伏组件出口涨了百分之二十三,工业机器人的密度也达到了每万人五百台。 这些产业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形成了完整的链条,比如在武汉的长江存储,他们用全套国产设备建了一条试验线,虽然技术上还有差距,但已经让“去美国化”的供应链从概念变成了现实。 这种底气不只是规模大,更来自于核心技术的突破,在深圳的一家半导体工厂,过去九成的设备靠进口,现在国产设备已经占了六成五。 人工智能领域,中国的产业规模已经超过五千亿元,像北京的智源研究院,研发的“悟道3.0”模型参数已经突破万亿级别。 在合肥,长鑫存储的内存芯片每个月能生产三万片,这些进步可能还不是世界顶尖,但每年的研发投入增速保持在百分之十五,量变迟早会变成质变。 林毅夫的警告,其实是在说一个简单的道理:当一个国家掌握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工业产值,它就有了决定技术方向的能力,市场大到一定程度,技术自然会跟着市场走。
中美再次暂停实施24%关税90天暂停90天,没别的。特朗普有三怕一怕和中国贸易中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