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 年,咸丰帝下旨将左宗棠斩首示众,左宗棠连夜找到湖北巡抚胡林翼求助,胡林翼却说:“皇命难违,本官也无办法,但你可找一人,或许能保你性命!” 晚清官场里的猫腻早就不是新鲜事,但那年永州总兵樊燮的贪腐,实在是把人看愣了。 这人手下明明就三百来号兵,报给朝廷的册子上却写着两千多,光吃空饷就吃到盆满钵满。 士兵们饿着肚子站岗,他却用克扣的军饷在老家盖起了大宅院。 左宗棠哪看得惯这个?他性子烈,眼里容不得沙子,当即就把樊燮的罪状一条条理出来,上奏朝廷。本以为是为民除害,没成想樊燮早就把上下打点遍了,反咬一口,说左宗棠诬告。咸丰帝被蒙在鼓里,一怒之下就下了斩首令。 那会儿的官场,早就烂成了一锅粥。当官的不是想着办实事,而是比着谁会钻空子、谁能捞油水。樊燮这种人,把军队当成自家的钱袋子,士兵的死活根本不放在心上。可就因为他会送礼、会说话,就能颠倒黑白,让正经干事的人掉脑袋。 胡林翼说的那人,是肃顺。肃顺在朝中权倾一时,更重要的是,他看不惯那些贪官污吏,总想着提拔些有本事的人。左宗棠走投无路,只能硬着头皮去找他。肃顺听了前因后果,当下就拍了桌子:“这种贪官不办,反倒要斩忠臣,没这个道理!” 后来肃顺在咸丰帝面前据理力争,把樊燮的罪证摆得明明白白,又说了左宗棠的才干。咸丰帝这才醒过神来,收回了斩首令,还把樊燮革了职。可这事儿想想就后怕,要是没肃顺这关键一环,左宗棠这条命就真没了,晚清可能又少了个能扛事的人。 这官场的猫腻,真是能把好人逼死,让坏人嚣张。樊燮吃空饷吃得那么明目张胆,居然还能反过来害人,可见当时的制度烂到了什么地步。当官的只认钱和权,不认是非对错,这样的朝廷,哪有不衰落的道理? 左宗棠捡回一条命后,更明白官场的险恶,可他没学坏,还是一门心思干实事。后来他收复新疆,成了民族英雄,想来也是从这事里看透了,光靠嘴皮子没用,得有真本事,还得有股子不怕死的硬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859年,咸丰帝下旨将左宗棠斩首示众,左宗棠连夜找到湖北巡抚胡林翼求助,胡林
海边观潮客
2025-08-15 11:25:07
0
阅读: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