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抗日根据地进入到严重困难时期,八路军缺衣少粮,有的战士偷偷去剥榆树皮

历史趋势解码 2025-08-15 03:27:49

1942年,抗日根据地进入到严重困难时期,八路军缺衣少粮,有的战士偷偷去剥榆树皮,因为榆树皮可以磨成粉,加点水弄成糊糊吃。彭德怀知道后大发雷霆:“部队只能挖野菜,榆树皮全让给老百姓吃。” 1942年,日军疯狂扫荡,八路军陷入极度困境。当饥饿的战士偷偷剥树皮充饥时,彭德怀却勃然大怒,一声令下让人意想不到——这个决定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意? 1942年,对于八路军来说绝对是最黑暗的一年。八路军自1941、42年开始遭受物质困乏以及兵源减少的威胁。日军为了配合太平洋战争,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前所未有的疯狂攻击。百团大战后,日军推行治安强化运动,调回20余万部队,在华北日军兵力达到47万,并集中了傀儡政权中投入战场的全部军队,先后共调集60万日军以及90万伪军,发动了五次”治安强化运动”。 更要命的是,国民党停发了八路军的军饷和物资供应。后来八路军于百团大战后,国民政府以八路军擅自扩编为由,除1941年3月补发的7,500人套制服和法币军饷外,中断了被服、粮饷及弹药供应。这简直是雪上加霜,本来就缺衣少食的八路军,现在连基本的生存都成了问题。 当时的八路军到底有多困难呢?毛泽东曾经描述说:“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这不是夸张,而是当时的真实写照。许多战士的军装破得像乞丐服,脚上的鞋子露着脚趾头,有的干脆打赤脚。 面对这种绝境,八路军开始想方设法自救。野菜、树叶、草根,凡是能吃的东西都成了宝贝。榆树皮在这种情况下就成了救命稻草,它可以磨成粉,加点水调成糊糊,虽然难吃,但确实能填饱肚子。有些实在饿得受不了的战士,就偷偷跑到山上去剥榆树皮。 彭德怀得知这个情况后,反应让所有人都没想到。别人可能会想,战士们都饿成这样了,剥点树皮算什么?但彭德怀不是这样想的。他知道,如果连八路军都去抢老百姓的救命食品,那还算什么人民军队? 彭德怀从小就吃过苦,深知穷人的不容易。他明白,在这种灾难年代,树皮对老百姓来说就是活命的东西。老百姓已经被日军祸害得够惨了,房子被烧,粮食被抢,如果连最后的树皮都被军队拿走了,他们拿什么活下去? 所以彭德怀立即下达了严令:八路军总部各单位不得在驻地村庄附近采集野菜、树皮,要挖只能去远山深处,把村庄近处、容易采集的野菜、树皮全都留给群众食用。他还亲自带着机关人员上山挖野菜,教大家分辨哪些有毒,哪些能吃。 当时八路军总部一天只吃两顿饭,一顿是野菜里掺和少许玉米面的”干饭”,另一顿是开水煮野菜的”稀饭”,既缺盐又没油。彭德怀自己也是这样,从不搞特殊。有人想给他做点好吃的,他不仅不吃,还要发脾气。他常说:“大家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更难得的是,1942年8月,彭德怀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统一领导对敌斗争、整风学习、大生产和减租减息运动,实行精兵简政,领导华北军民渡过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在这个职务上,他不仅要考虑军队的生存,还要统筹整个根据地的发展。 彭德怀还做了一个让人敬佩的决定:用八路军有限的军费以高于敌人的价格,从农民手中大量购进粮食,并组织灾民将粮食运到缺粮区售出,而八路军自己一粒粮食都没有留下。这种做法彻底体现了不与民争利的原则。 到了1943年,情况虽然略有好转,但又有大批灾民从敌占区涌入根据地。彭德怀又决定由部队节省一部分粮食来救济饥民。八路军的供给本来就仅保持最低需要,再节粮,战士们饿着肚子怎么打仗?但彭德怀下了决心:机关的粮食还要减,战斗部队必要时也必须节出粮来。 有一次总部开会,大家都饿得坐不住了,个个面有菜色。彭德怀心疼地让大家躺在炕上说话,以便节省力气。正是靠着这样的做法,八路军赢得了民心,老百姓铁了心地支持共产党、八路军。 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彭德怀的身体受到很大损害,体质虚弱,经常便血。但他从来不抱怨,始终与战士们同甘共苦。1943年9月,彭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以后即在延安参加整风学习和协助毛泽东、朱德指导华北敌后抗战。在延安,他把积存的76.6元稿费全部交给了党组织。 辛亥革命元老续范亭将军有感于彭德怀的品格,特地写诗赞颂:“爽直将军贵姓彭,志如铁石气如鲸。三军一致称模范,粗布征衣半老兵。” 彭德怀常说:“我这个人没有什么,要说有一点长处的话,那就是不忘本。”这句话道出了他一生的写照。不管走到哪里,不管职务多高,他始终记得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为了谁而战斗。这种”不忘本”的品格,正是彭德怀最可贵的地方,也是我们今天仍然需要学习的地方。

0 阅读:31

猜你喜欢

历史趋势解码

历史趋势解码

预测历史趋势,揭示背后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