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警告,如果中国采取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西方可能冻结高达3.2万亿美元的中国海外资产。然而,中国手中握着一张王牌:约759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如果真的到了彻底翻脸的地步,分批抛售这些国债,足以让美国国债市场陷入巨大震荡。 就在几天前,中美贸易谈判再次宣布推迟三个月,消息传出后,日本、韩国、加拿大和欧盟的反应尤为强烈。 这些经济体与中美经济联系紧密,本来期待谈判能带来一些稳定信号,但现在却只能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 一些分析甚至猜测,这次的延期可能不只是谈判僵局,而是两国在暗中博弈,试图通过市场波动获取各自的利益,尽管这种说法目前还没有确凿证据。 其实美国在贸易谈判中的真正目标并不是关税,而是进入中国的核心市场:金融、房地产和新能源这些领域,对美国资本来说充满吸引力。 但在多次尝试后,美国始终无法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原因之一,就是中国持有的庞大美债规模,这让美国在制定政策时不得不有所顾虑。 目前,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接近7590亿美元,虽然比历史最高点低了不少,但仍是美国重要的海外债权国之一。 历史上,中国持有的美债一度超过1.3万亿美元,占美国外债比例相当可观,只要有抛售传闻,全球金融市场就会立刻紧张,因为美国国债市场的稳定直接关系到美元的国际地位和全球经济秩序。 如果真的发生大规模抛售,美国金融市场会受到重创,美元信用可能面临下滑,但全球化经济下,中国自身也难以独善其身。 产业链可能出现混乱,出口企业会面临成本上升和市场萎缩,国内就业和经济稳定也会受到冲击,这种两败俱伤的可能性,让双方在经济对抗中都显得格外小心。 尽管如此,美国国内的强硬派仍不断推动更激烈的措施,比如冻结中国资产、提高关税或者限制科技出口。 但这些手段的代价并不小,增加的成本会传导到美国消费者和企业身上,甚至可能拖累盟友的经济。 更重要的是,美国自身正面临不少难题,制造业外流导致工业基础薄弱,稀土和新材料依赖进口,科技项目进展受限。 军事上,11艘航母老龄化严重,F-22战机早已停产,F-35因频繁故障让美国空军都失去信心,这还导致欧洲盟友开始计划自主研发新战机。 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与美国的合作,本质上是基于经济和军事利益,如果美国的影响力下降,这些国家可能会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 眼下,中美这场博弈更像是一场持久的拉锯战,无论是抛售国债、加征关税还是开放市场,任何选择都会引发连锁反应,目前的局面注定会持续僵持,直到新的平衡点出现。
美高层曾提议,中国可以用1万多亿美债,从美国手中“赎回”台湾 在这份被曝光的
【7评论】【3点赞】
心中有佛 手里有刀
所谓“冻结”本质就是西方金融霸权抢劫。真正值得警惕的不是冻结威胁,而是西方借舆论战动摇中国统一祖国的信心。但历史证明,从冷战时期的抗美援朝到新世纪的南海对峙,西方国家对中国恐吓从未停止过,可最后还是动摇不了中国核心利益。今天我们中国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最大外汇储备和最强制造业,这种虚张声势的威胁,不过是霸权黄昏的哀鸣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