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上海,一男子带着妻子去火车站,可两人刚走到南广场,妻子就倒在地上,没了动静,男子急的跪在地上,向周围人求助,眼看着妻子的脸色越来越不好,男子崩溃大哭,这时,一女子从人群中挺身而出,随后的举动,令在场的人为之动容![凝视] 2024年7月8日下午1点37分,上海火车站南广场,38度高温让地面烫得发烫。一名中年女子突然倒地,面色青紫、口吐白沫,丈夫的呼喊声划破燥热的空气。 围观的人群束手无措,有人拨打120,有人试图扶起患者。关键时刻,一名穿黄色衣服的女子快步冲向倒地女子,二话不说跪在滚烫的水泥地上。 她叫龚宜玲,无锡人民医院护士,从业32年。那一刻,职业本能让她迅速判断出这是心脏骤停。用食指和中指探查颈动脉后,确认没有脉搏,她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双手重叠放在患者胸骨下半段,垂直向下按压5—6厘米深度,每分钟100次的标准频率。汗水很快浸透了防晒服,她让路人帮忙脱掉外套,继续按压。 高温下跪地施救并不轻松,水泥地面温度接近60度,双膝很快磨破,但龚宜玲全神贯注,眼中只有患者的生命体征。按压3分钟后,患者手指开始轻微抽动。 又过了2分钟,青紫的肤色逐渐恢复红润。患者开始有了微弱的自主呼吸,眼皮也在颤动。救护车赶到时,患者已经脱离生命危险。 事后龚宜玲才发现,自己的膝盖破了皮,防晒服也汗湿得不成样子。但她说这都是小事,“能救回一条命,比什么都重要。” 这段5分钟的抢救视频当晚登上热搜,播放量超过5000万次。网友纷纷点赞,称赞这位“最美护士”。但龚宜玲却说,希望更多人关注的是急救知识本身。 心脏骤停后的“黄金4分钟”是抢救关键期。在这个时间窗内进行有效心肺复苏,存活率可达50%以上。超过4分钟,大脑开始出现不可逆损伤。 遗憾的是,我国公众急救普及率还不到1%,每年约54万人死于心脏骤停,其中80%发生在医院外。像龚宜玲这样的专业医护人员,不可能总在关键时刻出现在现场。 龚宜玲平时就在社区开展急救培训,她用模拟人演示心肺复苏,手把手教居民正确的按压手法。“救护车很难在4分钟内赶到,但身边的人可以。” 学会心肺复苏其实并不难,记住“叫—叫—压”三步骤:先呼叫患者确认意识,然后大声呼救并拨打120,最后进行胸外按压。按压时双手重叠,肘关节伸直,利用上半身重量垂直下压。 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每分钟100—120次,可以跟着《小苹果》的节拍。每按压30次,进行2次人工呼吸,如此循环直到救护车到达。 除了心肺复苏,AED自动除颤器也越来越重要,这种设备会自动分析心律,必要时进行电击除颤。使用简单,按照语音提示操作即可,普通人也能掌握。 目前全国已有超过8万台AED投放在机场、地铁、商场等公共场所。如果遇到心脏骤停患者,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可以让旁人寻找附近的AED设备。 高温天气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龚宜玲提醒,35度以上高温天气尽量避免正午外出,随身携带防暑药品,及时补充水分。 出现头晕、胸闷、恶心等中暑症状时,要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如果症状严重或者出现意识模糊,必须马上送医。 这次救人事件后,无锡当地报名急救培训的居民增加了近一倍。不少企业也开始组织员工学习心肺复苏,配备AED设备。 龚宜玲的善举获得了“中国好人”等荣誉,但她更希望看到的是全民急救意识的提升。“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紧急情况,多一个人会急救,就多一分生的希望。” 想象一下,如果当时在场的不是专业护士,而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你会怎么做?是束手无措地等待救护车,还是挺身而出施以援手? 你身边有没有配备AED的场所?你考虑过去学习心肺复苏吗?如果给你一次免费学习急救技能的机会,你最想掌握哪种救援方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和经历,让更多人了解急救的重要性。 信源: 光明网《上海火车站高温下跪地救人护士找到:从业30年,称是本能反应》 《健康无锡》官微《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无锡护士龚宜玲当选》 无锡日报《龚宜玲:医者仁心“在行动”》
“泪目!”上海,一男子带着妻子去火车站,可两人刚走到南广场,妻子就倒在地上,没了
优优谈过去
2025-08-14 17:21:0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