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冬天,祁连山下两名牧民闯入狼窝,将7只狼崽全都抓走。狼王迅速带领狼群下山,将牧场团团围住。 祁连山下那片草原,牧民们世世代代靠放羊过日子。1958年的冬天特别冷,雪下得厚,羊群本来就不好养活,偏偏狼群还三天两头来捣乱。羊被咬死的事儿多了,牧民们心里憋着一股火。那时候,狼在他们眼里就是祸害,谁也不觉得这些家伙有啥值得尊重的。两名牧民,拉图和乌干,就是这股火憋不住的人。他们合计着,与其老被狼群欺负,不如主动出击,干脆把狼窝端了,断了后患。 这俩人不是啥坏心眼的主儿,就是普通牧民,靠羊吃饭,护羊心切。有一天,他们顺着狼的脚印摸到了一处山窝子,发现里面有七只毛茸茸的狼崽子。那一刻,他们没多想,只觉得逮住这些小东西就能让狼群老实点。抓狼崽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狼崽虽小,但狼窝附近肯定有大狼守着。他们硬着头皮,把七只狼崽全弄了出来,装进麻袋,扛回了牧场。路上,他们还挺得意,以为自己干了件大事,能让羊群安全一阵子。 可他们低估了狼群,尤其是那只狼王。狼王不是一般的狼,它脑子灵,身板壮,带着狼群在山里横行惯了。狼崽被抓走的消息传得快,没过多久,狼王就带着几十只狼下了山,直奔牧场来了。那天晚上,牧场周围全是狼的影子,黑压压一片,牧民们腿都软了。狼群没急着扑上来撕咬,而是围着牧场转圈,像是在等啥信号。这架势,谁看了都觉得不对劲。 牧场里的人慌了神。有人说狼群这是要报仇,准没好事儿;有人猜狼王兴许是想把狼崽要回去。拉图和乌干这时候也回过味儿来了,他们抓狼崽是为了护羊,可没想过会惹这么大麻烦。狼群围了一夜,天亮时,狼王往前走了几步,盯着牧场,像是在示意啥。牧民们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咋样。 关键时候,拉图拍板了。他跟乌干说,狼崽不能留,得放回去,不然这群狼没完没了。他们把七只狼崽从麻袋里掏出来,扔到牧场外头。那一刻,狼群的眼睛都亮了。狼王低吼了一声,狼崽晃晃悠悠跑过去,狼群这才慢慢散开,回了山里。从那天起,牧场果然消停了,狼群再没来闹过。 这事儿在当地传开了,牧民们聊起来都觉得后怕又神奇。有人说,狼王那架势像是真有灵性,知道咋跟人打交道;也有人觉得,这不过是狼群饿极了,拿牧场没办法罢了。不管咋说,这场冲突没闹出人命,也没让羊群再遭殃,算是个稀奇的结局。 回过头想想,拉图和乌干的做法确实莽撞。他们不是啥英雄,也不是坏蛋,就是普通人,护羊心切才闯了祸。狼群也没被美化成啥高尚的动物,它们就是野兽,为了崽子不惜跟人硬碰硬。这故事里没啥大道理,就是实实在在的经历。可它让人忍不住琢磨:人要是老跟自然对着干,最后吃亏的到底是谁? 那时候的牧民,日子过得苦,想法也简单。他们跟狼群的恩怨,说白了就是为了生存。狼群要吃羊,牧民要护羊,双方都觉得自己有理。可这回,狼王的反应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它没直接开咬,而是围着牧场耗了一夜,最后用行动逼着人放了狼崽。这事儿传出去,不少人觉得狼王挺聪明,像是在跟人谈判似的。 其实,狼群围牧场这事,也不完全是啥新鲜事儿。祁连山下狼多,牧民跟狼打交道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以前也有狼群袭击羊群的时候,可像这样大规模围住牧场,还真没听说过。拉图和乌干算是撞上了枪口,他们抓狼崽的举动,直接捅了狼窝,把矛盾推到了顶点。 这故事还有个后话。牧场消停后,拉图和乌干没再干过这种冒险的事儿。他们跟别的牧民说起这经历,总不忘加一句:狼不是好惹的,能不碰就不碰。后来几年,牧民们学聪明了,晚上放羊多加了几个人守着,尽量不给狼群机会。这法子管用,狼群来得少了,羊也保住了不少。 说到这儿,这故事的味道就出来了。它不是啥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就是发生在祁连山下的真事儿。可它让人觉得有点悬,又有点实在。狼群围牧场那场面,光想想就让人手心冒汗;狼王带着崽子走的那一刻,又让人松口气。这中间的转折,谁也猜不到,可偏偏就这么发生了。 再往深里说,这事儿还挺有嚼头。人跟狼的较量,表面上是生存的冲突,底下却是人与自然的拉锯战。牧民抓狼崽,是想占上风;狼王围牧场,是要讨公道。两边都没错,可两边也都没赢。到头来,还是得各退一步,才能消停。这不就是人与自然相处的路子吗?硬碰硬,谁也落不着好。
1930年,新疆牧民们放牧时,偶然发现一些闪闪发亮的石头。万万没想到,这些石头竟
【18评论】【4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