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考编潮,愈演愈烈让更多的朋友,参与到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去。8月8日,上海发布

庚黑星君 2025-08-13 02:37:39

考公考编潮,愈演愈烈

让更多的朋友,参与到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去。

8月8日,上海发布了2025年的执法类公务员考试公告。公告中,报名上海公务员的报考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

报告人员的年龄需要在年龄在18周岁以上,38周岁以下(1986年8月至2007年8月期间出生)。

根据我们过去的常识可知,报考公务员的年龄限制需要在35周岁。

早在1994年,《公务员录用规定》对公务员招录的基本年龄要求就在35周岁以下。

截至2025年,该规则已实施31年。

35周岁,这道门槛卡死了许多人。

许多人备考多年,最终被年龄打败;许多人在这个年纪恰逢职场危机,又彻底失去了考公的机会……而今年的上海,将这道门槛降了下去,给了许多人又三年的机会。

今年来,放宽公务员报考年龄的地区还不止上海——

江苏,开了小口子。

普通高校硕士及以上学位2025届优秀毕业研究生,报告部分岗位可将年龄放松至40周岁以下;

考公大省山东,也给了高学历人才更多的机会。

2025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报考的,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3年11月以后出生)。

光看这一件事儿,这肯定是一件好事。

毕竟,35周岁这个年纪可以与许多大家都不愿意直面的名词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职场危机”、“中年危机”、“健康危机”、“房贷”、“上有老,下有小”……

放宽35周岁的报考限制,的的确确给了许多人更多的可能性。

但是,

咱们再来看几则消息,你一定能品出其它的味道。

1.2025年,上海海关学院两个专业组投档最低分分别为648分和657分。

648分的录取分数超过今年香港中文大学在同一专业组645分的最低投档分;657分在全省物理类考生中位列第2618名,这一位次已超过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部在江苏的录取最低位次。

根据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校学生大概率能顺利考公,公务员录取比例比其他学校高很多。

2.警校、军校、部属院校录取平均分大涨。

以江苏为例,国防科技大学物理类投档线达671分,逼近清华北大;

以湖南为例,首选物理的刑警公安类(男生)投档线在510-630之间,军事类(男生)投档线在580-634分之间;首选物理的刑警公安类(女生)投档线在527-646分之间,军事类(女生)投档线在611-652分之间。

报考此类院校的分数线,少则涨了二三十分,多则涨了三四十分。

3.“编制类岗位对口专业”成填志愿的核心指标。

根据志愿填报咨询机构数据,73%的600分以上考生家庭考虑填报在考公考编上有优势的专业,该比例较2021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

4.高校开设考公课程。

东北林业大学开设“政府治理与公务员能力”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公文写作、公共政策分析;

西南大学开设“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申论概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开设“公务员能力与治理现代化”主要内容包括行政职业能力、申论、公务员制度;

一边是考公年龄放宽,让38周岁以下的朋友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另一边则是刚刚毕业的高中生们,对考公考编虎视眈眈。

似乎,全社会都将考公考编当作了“救命稻草”。

上至38岁,下至18岁,都要考公。

考公考编潮的原因,大概还能从这么一个故事讲起——

今年,杭州一名高考600分的考生,报考了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城市轨道交通设备与控制技术专业。

更令人震惊的是,该专业今年公招95人,最高录取分为600分,最低为588分。

不论是588分,还是600分,在浙江都不算低分。

这样的分数为何要报考职业学校?

主因就是该专业可以看作是校企合作的订单班,毕业了能进杭州地铁,就业率达98%。

进了该专业,无异于拿了一只“铁饭碗”。

反观当下年轻人的工作现状——

据统计,已工作的00后人均跳槽0.5次,约20%的00后跳槽过2次;95后人均跳槽1.6次,按工作4年计算,约2.5年换一次工作;90后人均跳槽2.4次,平均每3-4年换一次工作。

年轻人,就在频繁的换工作中过了一年又一年。

年轻人难道就不想稳定些吗?

有时候不是不想,是莫得办法。

对!

稳定!

这就是考公考编的核心吸引力之一。

早在2015年,人社部数据显示,全国公务员年均离职率在2015年约为0.1%-0.2%。

即使是部分任务繁重的基层岗位,如乡镇公务员、税务单位,部分地区三年内离职率可达10%-20%。

后来,这个数据就没再公布了。

但是,咱们也心知肚明:那一定是一个低到离谱的数字。

因为咱们都晓得,无论是公务员、事业单位,还是国企、银行,大多惯行“非必要不辞退”的原则,主打两字,稳定!

如果说,

经济上行周期,稳定是一眼看到头的生活,是不思进取,是自甘堕落,是牢笼。

那么,

对于处于此时此刻的我们而言,稳定是保障,是幸福。一份稳定的工作,那就是家里的顶梁柱。

谁不想要个一眼就能看到头的生活?

考公考编的核心吸引力之二。

待遇!

不得不说,公务员的待遇真的不错,尤其在江浙地区,大碗的团队早就见识过了公务员的购买力。

大碗在南京调研时,体制内工作人员就是南京楼市的主力军。

每当我们走进一个售楼部,询问销售项目的主要客群是哪些人时,得到的答案必定有公务员、事业单位、老师、国企员工等等。

大碗在浙江各个县城调研时,体质内依旧是购房的主力军。

以临海为例,根据售楼处销售的说辞,当地体制内一年工资水平大约在小二十万,他们在当地买房不要太简单——

只要付个首付,其余的全靠公积金覆盖。

其次,还有让人羡慕的退休待遇。

以江月老家为例,体制内退休人员的退休工资可达1万+。

哪怕是杭州,每月领七八千块工资的年轻人,还大有人在。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

全国7.62亿就业人口中,有4.29亿人的收入还在5000元以下,这是大多数生活在小县城的朋友的写照。

所以,看完这些你一下子就能很直观地理解为什么考公考编潮愈演愈烈了。

稳定+好待遇的组合,在这个时代简直就是王炸。

考公考编潮,还能持续多久?

2020年,国考报名人数约为140万人。2025年,国考报名人数增长至340万人。

增幅达142%。

这是社会对于一份稳定且待遇好的工作的极度渴望。

但是!

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作边际效应递减规律。

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量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或效用(即边际效用)会逐渐减少。

这个概念也可以适用在考公考编潮中。

说人话就是,

人人都去追求考公考编,那么这个行业就已经快赚不到钱了。

当家中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在说:实在不行就去考个公务员的时候,说明考公的优势,已经人尽皆知。

众所周知,只要是个人都觉得赚钱的行业,那估摸着就是快不行了。

这里,咱们也可以再分享两个事情。

一、缩编。

2021年,江西教师编制招聘人数为13344人。

2022年,招聘11111人。

2023年,招聘7821人。

2024年,招聘3957人。

2025年,招聘2146人。

江西省教师招聘在逐渐减少。

2022年,减少16.7%;2023年,减少约30%;2024年,减少约50%;2025年,减少约45%。如果你把时间线拉长看,从2021年至2025年——

招聘人数从13344降至2146。

降幅达84%。

与此同时,江西上饶还有一个叫作万年县的地方,已经停止了部分学科老师的招新。

二、社保全面普及。

这件事,相信大家都听说了。

自2025年9月1日起,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任何形式的“不缴社保”约定(包括口头或书面协议)均无效。这意味着企业必须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保,否则将面临法律风险。

其中,有个原因我们都知道,那就是要扩大社保征缴基础,缓解基金压力。

注意,这里有个区别咱们得分清——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

也就是说,

退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与咱们普通人交的社保没有直接关系。

但是!

你得知道,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包括保险费收入、财政补贴收入、利息收入、委托投资收益等,其中前两个构成主要来源。

以2023年情况为例,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财政补贴收入达到7731.42亿元,在各险种中居首;居民医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以6612.98亿元、5990.93亿元次之。

财政补贴,对养老的投入很大。社保基金的压力,也很大。

话说得再糙一些,

既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压力大,难道机关事业单位压力就不大吗?

以上可见,

所谓“稳定+好待遇”背后,也有着隐忧。

瞬息万变的时代中,没有什么是确定稳定的。

正如2021年,一批又一批冲进楼市的买房人当中,没有人认为那是市场的历史高点。

2025年,那些涌入考公考编热潮的朋友们,也很难真正地“上岸”。

0 阅读:44
庚黑星君

庚黑星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