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老人不识字,将20万存入银行,岂料5年后去取钱,柜员却告诉老人,他拿的是

趣谈社会呀 2025-08-12 22:16:54

安徽,一老人不识字,将20万存入银行,岂料5年后去取钱,柜员却告诉老人,他拿的是一份保单,竟是存钱时的柜员,偷偷将存款买成了保险!     据8月4日生活邦报道,安徽的周老头,这辈子几乎没离开过土地。  

二十多亩稻田和麦地,是他赖以养家糊口的全部家当。  

每年夏天晒得浑身发烫,冬天又要下地,他就这样一身泥一身汗,十几年如一日地跟土地打交道。  

收入不多,一年能攒下三五万已经算是好的了,他舍不得花,也不会乱花,把一分一毛都攒起来。  

等到手里攒够了二十万,他心里特别踏实。  

这是他为老年生活准备的命根子,是以后看病吃药,保命防病的唯一底气。  

因为不识字,周老头对外面的事总是格外谨慎,唯独对国家银行的信任毫无保留。  

在他看来,钱放在银行,不仅安全,还能慢慢生息,这就是最靠谱的理财方式。

可他万万没想到,正是这份信任,让他踩进了一个直到五年后才揭开的陷阱。  

那是五年前的一个上午,周老头揣着这二十万走进银行。

柜台后的年轻人很热情,主动建议他办五年定期,说利息高、划算。

周老头听不懂复杂的理财术语,但他懂“利息高”这三个字,于是点头同意。

柜员随即拿出一叠文件,指着签名处说是存款手续,老人不识字,也没多想,就照着要求在几处空白上签了名字,心想钱总归是在银行的。

  可他完全不知道,这些文件根本不是存单,而是一份保险合同。  

柜员为了自己的业绩和提成,把存款业务硬生生换成了保险投保,整个过程既没解释产品性质,也没提过保险二字。  

这种暗度陈仓的操作,银行内部的监督竟然没有发现。

直到五年期满,周老头颤颤巍巍地拿着那张纸去银行取钱,才被告知本金可以退,但这不是存款,是保险,五年的利息一分没有。

他一听脑子嗡的一声,这可是他半辈子的辛苦钱啊!

老人当场质问:“我不识字,我是来存钱的,怎么就成了保险?”

银行一开始推得干干净净,说是前员工个人行为,和银行没关系。

保险公司更是拿出合同,说手续齐全、亲笔签名,没理由退还利息。

周老头哪能咽下这口气,他觉得自己明明是被利用、被欺骗了,于是去找银行讨说法。

银行帮他联系保险公司,虽然二十万本金退回来了,可那近三万元的利息却没人认账。

老人心里清楚,这钱虽然不多,但那是他应得的,凭什么就这么没了?

于是他一纸诉状把银行和保险公司一并告上法庭。

经调解,银行和保险公司共同赔偿周老头两万多元利息损失。

虽然赔偿金额比预期少了一点,但对老人来说,这是一次迟到的正义。

0 阅读:42

猜你喜欢

趣谈社会呀

趣谈社会呀

醉后不知天在水, 满船清梦压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