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名将方虎山,不听劝将3000日俘踹下冰河。他说,我愿背上骂名1946年正月初三的寒风里,通化城头的日军战俘们瑟瑟发抖。他们被扒得只剩单衣,牙齿冻得咯咯作响。城下浑江的冰面凿开了黑森森的窟窿,像大地张开的复仇之口。指挥这场行刑的,竟是一个朝鲜汉子。 方虎山的决绝源于血债。1916年生于朝鲜咸镜北道,十四岁目睹日军刺刀挑死邻居,随母流亡东北垦荒。 1932年冬,母亲因拒绝指认抗联队员,被日军绑在马后拖死在雪地里。草垛里藏身的少年咬烂衣袖没出声,三天后走进密山游击队,接过一支膛线磨平的三八式步枪。 这杆枪开启了他对抗侵略者的半生,也在1946年春节将他推至历史的风口浪尖。 彼时的通化是中共在东北的枢纽,聚集着航校、炮校和辽东省委,溥仪及其家眷被软禁在“小黄楼”。 城内挤着三万日侨战俘,城外土匪半月洗劫十七个村庄,而国民党通化县党部书记孙耕尧正用金条贿赂看守,频繁进出战俘营。 南京密电要求他“不惜代价夺取通化”,二十万银元经费促成了与原关东军125师团参谋藤田实彦的魔鬼交易——这位南京大屠杀时的日军中队长,计划在正月初四凌晨点燃玉皇山狼烟,指挥日军战俘暴动。 暴动计划书第一条就透着血腥:“狼烟升起时,潜伏医院人员优先处决伤员。”除夕夜,国民党特务刘靖儒在饭桌上对外甥沈殿铠许诺团长之位邀其参与。 时任黑龙江省军区后勤股长的沈殿铠假意碰杯,离席直闯军区司令部。方虎山闻讯扑向天主教堂地下室,撞开门时孙耕尧怀里还揣着刚印好的屠杀文件。可惜藤田实彦临时更换藏身点,成了漏网之鱼。 狼烟仍在初四凌晨四点升起。三千日军战俘挥刀冲出营房,医院“护士”用手术刀划开伤员喉管,一百五十三名卧床战士血浸棉被。 暴徒围攻“小黄楼”欲劫溥仪家眷时,三发野炮轰塌门楼——炮校教官带着学员参战了。 最惨烈处在手术室:目击者称日军军官用止血钳夹碎婴儿头颅,鲜血滴答坠地。这场景刺中方虎山最深的噩梦——1932年他母亲正是被日军剖腹残杀。 血战持续到午后。白刃战在走廊堆起半人高的尸墙,冻凝的血浆让军靴打滑。当藤田实彦从锅炉房被拖出时,衣襟沾满伤员血迹。 暴动虽平,但城内守军不足六百,主力远在百里外剿匪,留着三千暴动战俘无异于定时炸弹。参谋提议分散关押,方虎山望着浑江封冻的冰面冷笑:“江冻得这么结实,连埋人的坑都不用挖了。” 零下三十度的浑江冰窟腾起白雾。刺刀抵住俘虏后背,处决持续七小时。冰洞被尸体填满就重新凿开,血水渗入砖缝冻成暗红冰棱。 有戴眼镜战俘喊饶命,战士踹其背心喝问:“杀伤员时咋不手软?”方虎山监督至子时冰窟封冻,对劝阻者只回一句:“这骂名,我方虎山背了!” 清算并非无差别:893名日军战俘和130名国民党战俘经教育释放;11名主犯公审枪决;企图二次叛乱者在临江战役前处决。 辽东军区司令肖华事后电告延安:“事急从权,未及呈报。”方虎山则留下手书:“我母死于昭和十一年冬,今三千斩罪告慰亡魂。” 但战神终未逃过政治寒流。1955年因主张“存人失地”与当局路线相左,被扣“反党宗派分子”帽子开除党籍。 1959年后名字从朝鲜报道中彻底消失,唯平壤军事博物馆的《朝鲜战争英烈录》暗藏痕迹。 通化浑江的鱼因食尸而肥硕,当地人至今不捕。这江底沉没的不仅是三千具尸骸,更是一个殖民时代的终结符号。 方虎山用极端手段斩断了日军在东北的最后一缕妄想,其行为在战争伦理的灰色地带划出刺目血痕——当复仇的寒风裹挟历史积怨呼啸而过,个体的抉择早已超越简单的善恶判词,成为战争对人性的永恒诘问。 素材来源:2020-11-04 14:38 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朝鲜名将方虎山,不听劝将3000日俘踹下冰河。他说,我愿背上骂名1946年正月初
沈言论世界
2025-08-12 15:14:34
0
阅读:88
会飞的鱼和雨
[点赞]
似曾相识
在这一点上,我们太过于理性,反倒显得有些妇人之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