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不明白,尼克松在“水门事件”中就不就是安装了几个窃听器,竟然成为美国唯一因丑闻而中途下台的总统?
1972年6月17日凌晨2点,华盛顿水门大厦里发生了一件看似平常的盗窃案,5名陌生人试图在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安装窃听器,却被细心的保安发现了。
年轻的黑人保安威尔斯在巡逻时发现地下室的门锁都被白色胶带粘住了,起初以为是清洁工忘记拿下,但发现所有门锁都被胶带粘住时,他立刻报了警。
警察赶到后在6楼抓获了5名戴着白色外科口罩的窃贼,最初这只是一起普通的盗窃案,媒体报道寥寥,公众也没太在意。
然而《华盛顿邮报》的两名记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嗅到了不寻常的味道。他们通过现场遗留的通讯录发现了惊人线索,领头的詹姆斯·麦科德竟然是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这个发现立刻轰动了整个美国。
尼克松当时在总统竞选中遥遥领先,这个消息对他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面对记者追问,他在新闻发布会上信誓旦旦地否认白宫与此事有任何关系。
当时的美国人大多相信了总统的话,1972年11月,尼克松以压倒性优势击败民主党候选人麦戈文,成功连任,但《华盛顿邮报》的调查并没有停止。
两名记者得到了一位神秘线人的帮助,这个人后来被称为“深喉”,2005年,FBI前副局长马克·费尔特承认自己就是那个“深喉”。
随着调查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向白宫,1973年,参议院成立了专门委员会调查水门事件,电视直播的听证会吸引了全美观众。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录音带上,白宫工作人员透露,尼克松在椭圆形办公室安装了录音系统,所有谈话都被记录下来。
国会要求白宫交出相关录音带,尼克松以行政特权为由拒绝,这场较量最终闹到了最高法院。1974年7月24日,最高法院以8:0的票数裁定总统必须交出录音带。
当人们聆听这些录音带时,却发现有足足18.5分钟的录音已被抹掉。这个“巧合”让公众更加愤怒,而那些没有被删除的录音内容更加致命,尼克松在录音中明确指示助手阻挠FBI的调查,甚至讨论如何封口。
面对铁证如山,连共和党议员也开始倒戈,众议院司法委员会通过了弹劾条款,尼克松面临被正式弹劾的命运。
1974年8月8日晚,尼克松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发表了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务,第二天他登上总统专机离开华盛顿,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因丑闻辞职的总统。
副总统福特接任总统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赦免了尼克松,这个决定引发了巨大争议,也被认为是福特后来败选的重要原因。
水门事件的影响远超事件本身,它让美国人重新审视总统权力的边界,推动了一系列制度改革。
国会通过了《政府道德法》,要求高级官员公开财产状况,媒体对政府的监督也变得更加严厉,“某某门”成为全球政治丑闻的通用后缀,这个事件证明了美国制度的纠错能力,当权力试图凌驾于法律之上时,国会、法院、媒体和民众形成了制衡力量。
那位保安威尔斯的细心观察,两名记者的执着追踪,“深喉”的勇敢爆料,最高法院的公正裁决,这些看似独立的行动汇聚成一股洪流,最终冲垮了权力的堤坝。
信源:黄安年主编. 当代美国十大奇案[M]. 四川人民出版社
柯依伯带来往者
尼克松:特朗普=脸皮太薄:脸皮太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