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中国国防部宣布了 8月8日,中国国防部一句“愿与友好国家分享成果”,坐实了巴基斯坦陆航正式列装中国直-10ME的消息。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交货”。 而是一场静默的军备赛跑发令枪——印度AH-64E的螺旋桨声,第一次被东方的轰鸣追上。我把话放在这儿:从今天起,南亚高原的天空,将同时响起两种心跳。 这事表面是两国间一次常规军事装备合作,背后却藏着南亚军力平衡调整的实质性信号。 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穆尼尔元帅亲自坐镇木尔坦基地的列装仪式,现场直-10ME实弹射击精准命中目标,这种高调姿态在和平时期并不多见。 直-10ME可不是普通货架产品,它专为巴基斯坦的作战环境量身改造过。高原山地是巴印较量的核心战场。 而传统武装直升机在四千米以上海拔往往动力衰减严重。中国军工部门给直-10ME塞进了涡轴-9G发动机,功率提到1500千瓦。 实测在五千米高度动力损失不到两成,解决了高原“喘不上气”的老大难。巴军飞行员在克什米尔试飞后反馈。 爬升响应和滞空时间明显优于其他机型,这对需要长时间巡逻争议山区的部队至关重要。 火力配置更凸显针对性。直-10ME六个挂点能同时搭载CM-502KG空地导弹和天燕-90空对空导弹,前者射程25公里专打坦克集群。 后者是全球目前唯一专用直升机空战导弹,射程6公里,比印度阿帕奇挂载的“毒刺”改进型还远一截。 更关键的是毫米波雷达探测距离达30公里,比印度版阿帕奇的“长弓”雷达远一倍,形成“先发现、先开火”的战术优势。 这种配置明显瞄准了印度近年部署在边境的T-90坦克群和阿帕奇中队。 巴基斯坦这次采购背后有段曲折故事。过去十年他们两次被盟友“卡脖子”:先订了美国的AH-1Z,结果交付三架后遭禁运; 转投土耳其T-129又因发动机禁运流产。直-10ME的及时到位不仅填补战力空缺,更标志着巴军装备体系转向可持续的自主保障。 根据中巴技术协议,2027年前巴基斯坦卡姆拉工厂将建立直-10ME组装线,实现年产12架的本土化产能。 这种深度合作模式远超单纯买卖,把装备命脉真正握在自己手里。 印度虽早一步引进阿帕奇,但实际部署遇挫不小。去年在拉达克高原演习时,AH-64E因动力不足需拆解运输,高原出动率远低于预期。 而美制装备的后勤也成软肋,单机每小时维护成本超2.5万美元,零部件依赖跨洋补给。 反观直-10ME依托中巴经济走廊的陆路保障网络,维护效率占优,价格更是阿帕奇的1/4。这种性价比对军费有限的巴基斯坦而言,比纸面参数更有吸引力。 中国军工的突破不止于单机性能。直-10ME能无缝接入巴军现有作战体系,与早前交付的歼-10CE战机、ZDK-03预警机共享数据链,形成“侦-控-打”闭环。 今年初歼-10CE在实战中多次获胜且零损失的记录,已让这套体系经受住考验。 武装直升机加入后,巴军空地协同火力将覆盖从高空格斗到低空反坦克的多层战场,显著改变边境冲突的应对模式。 当然,国防部发言人蒋斌特意强调合作“不针对第三方”,延续了中国对南亚维稳的一贯立场。这种克制态度反而强化了负责任大国形象。 毕竟装备可以改变战术天平,但区域稳定终究要回归政治智慧。看着穆尼尔元帅在庆典上高举“中巴两军是铁杆兄弟”的标语。 再回想美国扣押巴方已付款的9架AH-1Z的旧闻,就会明白信任才是比导弹射程更持久的战斗力。 参考资料:巴基斯坦军方称已列装中国造直-10ME攻击直升机,国防部回应 2025-08-08 15:56·北京日报客户端
就在刚刚 中国国防部宣布了 8月8日,中国国防部一句“愿与友好国家分享成果”
观今言史啊
2025-08-09 10:20:18
0
阅读: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