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最近栽的跟头,不大,却真疼——把自家的枭龙战机技术教给了土耳其,想着拉兄

观今言史啊 2025-08-09 10:20:15

巴基斯坦最近栽的跟头,不大,却真疼——把自家的枭龙战机技术教给了土耳其,想着拉兄弟一块干,结果人家学了手艺。 转身就抢走了印尼那笔原本稳到不能再稳的大单,千亿级订单,飞了。换来的只有一个冷冰冰的事实:防务合作,不是交朋友,是喂狼养虎   更扎心的是,沙特那边原本也是中国歼-35的潜在买家,现在也凑了百亿美元预备投奔土耳其。这两张单子加起来,够得上全球军火市场小半年的动静了。   枭龙战机是中巴合作的招牌项目,中国从1999年就开始帮巴基斯坦建设生产线,2007年首批交付,到最新的Block 3型,连雷达、导弹系统都配套升级。   卡姆拉工厂在技术扶持下,成了伊斯兰世界独一份能造四代机的基地,年产20架,累计生产150多架。   巴方工程师把组装测试、模块化生产摸得门儿清。中国本意很明确:扶植铁杆盟友,顺便扩大自家技术影响力,毕竟巴方军火生意做得好,等于给中国装备打免费广告。   可问题就出在“经验共享”上。2023年土耳其的五代机项目KAAN卡壳了——发动机靠美国进口,雷达系统没着落,量产计划看着像天方夜谭。   土方一转头盯上巴基斯坦:“兄弟,你那条枭龙生产线不是玩得挺溜?借点经验呗!”巴方也痛快。   2025年初就签了联合建厂协议,地点直接设在卡姆拉附近,巴方工程师带着全套生产流程、测试标准、质量控制体系进场支援。   连厂房设备都是现成改造。土耳其国防部长乐得直说大实话:“没巴铁帮忙,KAAN三年内量产纯属做梦!”   结果,土耳其这辆“技术快车”开得飞起。印尼空军正愁战机老化得掉零件,原计划买法国“阵风”嫌贵,考察中国歼-10CE又嫌“不够高端”。   土耳其立刻递上KAAN的盘子:单价砍半,承诺2028年交付,还允许印尼本土组装部分零件。   沙特更干脆,为绕开美国对F-35的出口限制,直接抛出100架KAAN的采购意向,再砸百亿。两笔订单合计200亿美元。   相当于全球隐身战机出口额近半年的总量,而印尼和沙特原本都是中国歼-35E的重点潜在客户。   土耳其能拿下订单,表面看是价格低、交付快,根子却在巴方转让的生产经验上。KAAN原型机首飞时平尾抖得跟打摆子似的,隐身设计被曝比F-22粗糙八倍。   连超音速都飞不到。可印尼不在乎——战机对他们更多是“政治奢侈品”,五代机这名头够响亮,还能在伊斯兰国家圈里刷存在感。   沙特图的是“去美国化”,土耳其同为穆斯林国家,天然让利雅得放心。巴方技术背书直接消解了采购方对土耳其“技术菜鸟”的顾虑。   巴基斯坦当然也有小算盘。和土耳其合作既能蹭五代机技术反哺自家枭龙升级,又能当零部件供应商赚外快。   但长期看,这种操作像在钢丝上跳舞——2017年巴方买土耳其T129直升机,就因美国断供发动机导致合同流产,最后只能回头找中国买武直10。   如今KAAN发动机仍靠美国通用电气,一旦美土关系生变,所有订单都可能打水漂。   军工合作从来不是“交朋友”,本质是喂狼养虎的技术博弈。中国早年对巴技术转让敞亮,本意是深化盟友关系,但核心技术如发动机、雷达仍牢牢握在手中。   连利润分成都是中四巴六,后续维护升级更是中方主导。这印证了军工输出的铁律:你可以帮盟友建组装线,但核心命脉必须自控。   否则瑞典“鹰狮”战机也不会至今依赖美国发动机。如今土耳其用“联合生产”模式抄了近道。   中国军贸下一步可能需要更精细的技术防火墙——比如核心数据加密、限制本土化比例,既保合作深度,又防技术反噬。 参考资料:遭恐袭的土耳其航空工业巨头:研发第五代战斗机“可汗”TF-X,承接多项国防订单 2024-10-24 13:02·极目新闻

0 阅读:1
观今言史啊

观今言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