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72 年,63 军副军长余洪信,因欺负妇女,被连降三级。他心怀不满,竟在深夜

1972 年,63 军副军长余洪信,因欺负妇女,被连降三级。他心怀不满,竟在深夜持枪对其妻子开枪,又在军部大院行凶杀人,然后潜逃了。 1967年2月8日深夜,63军副军长余洪信偷拿两支手枪潜回家中。

面对妻子的质问,他枪口火光迸溅打破了夜晚的沉寂。

这一声枪响,彻底终结了这位从河北武强走出来的战斗英雄的传奇人生。

1925年当余洪信降生在这片土地时,正值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年代。

农村少年余洪信为改变命运苦练拳脚功夫,练就一身本事。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参加了解放军。

在解放石家庄的战役里,余洪信挥着双枪冲锋陷阵的身影就像活脱脱的"李向阳",子弹擦着耳边飞过也不后退,立下赫赫战功。

后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余洪信带领尖刀营直捣韩国白虎团总部。

夜黑风高中,他亲手扯下白虎团的军旗,敌军因此溃不成军。

战场留给他满身荣誉。

弹片嵌在头顶,子弹穿过喉咙,右肩膀落下残疾,阴雨天发作时疼得钻心。

凭着战功,余洪信从团长一路升到63军副军长。

1969年中苏交恶,边境乌云密布。

那年11月,四十四岁的余洪信临危受命,率领部队镇守内蒙古前线。

但当战事并未爆发,上级调他做军管干部时,戎马半生的将领撞上了南墙。

特殊时期的混乱本就给地方治理雪上加霜,余洪信偏又把军队作风套在地方事务上。

在包头和巴盟当政时期,他像旧军阀似的颐指气使,动辄拘押群众,甚至涉嫌侮辱三十多位妇女。

百姓怨声载道却不敢吭声,这局面持续整整两年。

1971年余洪信调离时,举报信如雪片般飞到中央。

周恩来总理看着诉状勃然大怒,责令北京军区彻底查办。

调查组查实问题后,63军党委起初还想保这位老战友。

他们提出从副军长降到团级干部,保留党籍留察看两年的处分。

但文件送到北京军区,政委纪登奎怒批"检讨不深刻",司令员李德生大笔一划退了回去。

重审通知下达到余洪信那天,军营里到处躲着他的身影。

曾并肩作战的老部下看见他都绕道走,只小声提醒"检讨再写深些"。

回到家中更冰冷。

妻子女儿看他像看犯人。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草出现在1971年10月。

余洪信偶然发现军部招待所忙着打扫房间,一打听竟是北京军区副政委要来。

深夜他偷摸进侦察连,揣走两把手枪。

妻子发现后惊叫"老余偷枪了",余洪信抬手就是一枪。

子弹擦着妻子飞过,小女儿吓得抱头尖叫。

至此他已无路可退,直奔军部领导宿舍。

曹步墀家窗户被子弹击碎时,正在读报的军政委妻子当场毙命。

曹步墀听见枪声滚下床才逃过一劫。当余洪信窜到军部大院撞见副政委杨兆魁,抬手又是两枪。

整个军营乱作一团,他趁乱消失在夜幕中。

公安部发出通缉令时特别注明特征:头顶弹片伤疤,喉咙枪伤,右肩塌陷。

可余洪信早年在内蒙古的荒野生存经验派上了用场。

十二天过去,搜捕队在边境线扑了个空。

其实他根本没走远。

一个月后,在山西榆次郊外的麦田里,两名铁路工人发现腐烂的尸首。

法医乌国庆掰开尸体的眼皮辨认,太阳穴两侧的弹孔还粘着火药末。

典型抵住脑袋开枪的痕迹。

两把编号清晰的手枪丢在旁边,63军的枪械册核准确认无误。

余洪信最终以背叛军魂的方式了结了性命。

事发后伟人专门召集军队召开警卫工作会议,营房岗哨制度从此严格加倍。

当年奇袭白虎团的英雄,最后成了安全教育课的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