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凭借一路上扬的国内票房成绩登顶上个周末的全球票房榜,美国知名杂志《综艺》对此给予关注。从8月7日开始,该片将陆续登陆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院线。俄罗斯、韩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上映工作也在筹备中。这意味着《南京照相馆》的海外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覆盖更多国家和地区。
《南京照相馆》自上映以来之所以引发观影热潮,就在于该片以艺术视角探讨历史正义。一条高赞的网友评论表示,决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这也是让《南京照相馆》被更多人看重的意义。它传递了中国电影人对于历史、人性和正义的深入思考,这种思考跨越国界。通过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来铭记历史,并不是为了宣扬仇恨,而是通过弘扬正确的二战史观,来警示世人珍惜和平,反对战争罪行,并推动国际社会形成守护历史真相的共识。
何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正确二战史观?是历经战后80年检验形成的捍卫历史真相、弘扬公平正义、促进和平发展的历史认知体系,是基于客观历史事实,全面、公正地看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观。弘扬正确的二战史观,体现在尊重历史事实、坚守正义立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修正主义,反对任何歪曲、篡改或美化侵略战争的行为,以史为鉴、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正确二战史观不仅是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石,也是人类良知的体现。
当前,围绕二战真实历史的记忆正被一些人有意淡化甚至扭曲。这种扭曲的历史叙事具有三个危险特征:在时间维度上,炮制“二战六年论”刻意抹杀中国人民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抗战;在空间维度上,鼓吹“西方中心论”系统性贬低中苏战场的决定性作用;在性质维度上,兜售“日本受害论”将侵略者装扮成“受害者”。更值得警惕的是,这些错误二战史观正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成为解构战后秩序、推进地缘政治博弈的意识形态武器。
在政治右倾保守化加剧的大背景下,日本国内修正主义史观大行其道,但人们也看到,维护正确二战史观的积极力量并未消失。此前多家日媒报道称,迫于党内保守派压力,“首相考虑不发表战后80周年谈话”,对此石破茂本人在8月4日公开澄清“不要相信有关报道”。同天,名古屋市长广泽一郎在记者会上表达了与南京恢复交流的意愿,当被问及对南京大屠杀的看法时,广泽表示“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名古屋市政府选择在战争结束80周年之际改善对华关系,体现了对历史问题的某种反思和对中日友好的期待。
在二战中,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抗击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铭记历史,也是为了镜鉴现实。当今国际秩序的主体部分,均与二战进程及其胜利成果紧密相连。若国际社会要坚守和维护公平正义,就必须坚定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果实,坚决抵制任何歪曲二战历史甚至美化纳粹思想与军国主义的行为。唯有这样,历史才能成为维护和平的力量,而非引发分裂的根源。
捍卫正确二战史观,也是一场世代之间的接力。当年那段历史的见证者正在消逝,传承历史真相的重任已落在我们肩上。在战后国际秩序面临挑战的今天,捍卫正确的二战史观不仅是对逝者的告慰,更是对未来的担当。我们必须以最坚定的态度守护这段历史记忆,让真相永远铭刻在民族血脉之中,绝不允许任何势力篡改、美化侵略历史。这是对历史负责,更是对子孙后代负责。
“照片能褪色,但历史不会”,《南京照相馆》中的这句台词收获许多共鸣。在今天的历史节点,秉承怎样的二战史观已成为检验人类良知的风向标、捍卫战后国际秩序的晴雨表,也是将正确二战史观“立此存照”的现实意义之所在。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开创未来,让子孙后代不再兵戎相见。因为正确二战史观是一面镜子,在照出大是大非、人心向背的同时,更能指引未来,定位国际社会应有的时代精神和发展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