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蜀汉后期大将,原本他能在三国风云中有一番大作为,却死于自己人之手,属实可惜了。 当然,他的死并非演义中“脑后反骨”,而是死于自己狂傲不羁的性格。 魏延性格狂傲不羁,在蜀汉政军当中都树敌不少。他虽然战功赫赫,却常常因这一性格与同僚产生矛盾,甚至抱怨口出怨言。 他常对诸葛亮的军事部署提出异议,虽然诸葛亮能包容他,还能重用他,但在诸葛亮死后,魏延很快就遭到政敌打压、排挤。 又因不愿听从杨仪的撤军安排,在情绪激动之下,做出了一些过激的行为,导致众将对他产生误解,以为他要谋反。 而他平常为人处世的风格,让众人宁可相信他的谋反可能,也不愿相信他是为了蜀汉大局着想,以至于满朝文武,无一人为他说话,可见其人缘之差。 就这样,一代名将魏延,未死在对敌的战场上,却被自己人以谋反的罪名诛杀,并被满门抄斩,实在令人叹息。三国史实剖析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