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47年,陈布雷的女儿女婿被捕,蒋介石找陈布雷谈话,询问他对此事的想法。陈布雷

1947年,陈布雷的女儿女婿被捕,蒋介石找陈布雷谈话,询问他对此事的想法。陈布雷说:“如果他们真是共党,那就杀了吧!” 但谁能想到,此话竟暗含深意。

1947年,陈布雷的女儿女婿被捕,蒋介石找他谈话,问他对这事的看法。陈布雷说了句硬邦邦的话:“如果他们真是共党,那就杀了吧!”乍一听,这话冷得让人打寒颤,一个父亲怎么能对亲生女儿这么狠?可谁能想到,这句话背后藏着深意。陈布雷在国民党里位高权重,是蒋介石的“文胆”,可偏偏摊上这么个事,他的内心得有多纠结?是忠于党国,还是保住骨肉?这事到底咋回事,又咋收场的?咱们慢慢揭开这层历史的面纱。 陈布雷,1890年出生在浙江慈溪一个读书人家,小时候就聪明得不行,文章写得漂亮,后来考进浙江高等学堂,毕业后干起了新闻。那会儿,他给《商报》当主编,笔锋犀利,分析时局头头是道,在知识分子圈里挺有名。1927年,蒋介石看上了他的才华,把他拉进自己的团队。从那以后,陈布雷就成了蒋介石的左膀右臂,专门负责写重要文件,党内管他叫“文胆”。抗战时,他写的《告黄埔同学书》那叫一个振奋人心,喊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口号,鼓舞了不少人。

可别看他在政治上风光,家里的事却让他头疼。他跟第一个老婆杨品仙感情好得很,生了五个儿子,可惜1919年杨品仙生小女儿陈琏时难产死了。这事对陈布雷打击太大,他一度把妻子的死怪到刚出生的陈琏头上,甚至差点没让她活下来。幸亏家人拦着,陈琏才保住命,后来被外婆带走养到8岁才回来。父女俩的关系打小就有点疙瘩,陈布雷忙着党国大事,对这个小女儿管得不多,可也没想到她长大会跟他走上完全不同的路。 陈琏是陈布雷的小女儿,长大后考进西南联大,那地方人才济济,她在那儿认识了袁永熙。俩人都是热血青年,受了进步思想的影响,慢慢靠近共产党,后来还结了婚。1947年,他们刚结婚没多久,就因为叛徒出卖,被国民党特务抓了,罪名是“通共”。这在当时可是大事,国民党对共产主义恨得牙痒痒,抓到这种人通常没啥好下场。 陈布雷听到这个消息,脑子嗡的一下就炸了。他在国民党里混了这么多年,三令五申不让子女掺和政治,可陈琏偏偏反着来,还带着女婿一起干。这不光是家丑,更是政治上的大麻烦。陈琏是他亲闺女不假,可她干的事是跟党国对着干,他这个当爹的脸上挂不住不说,连带着在蒋介石面前都不好交代。当时国民党内部风声鹤唳,陈布雷知道,这事要是处理不好,自己一家子都得跟着倒霉。 没过几天,蒋介石把陈布雷叫了过去。这时候是1947年,国共打得正激烈,蒋介石对“通共”的事特别敏感。陈琏和袁永熙被抓,他不可能不知道,更不可能不问陈布雷。蒋介石问得直截了当:“你女儿女婿涉嫌通共,你啥想法?”这话听着简单,可分量重得很。陈布雷要是护着女儿,显得对党国不忠;要是不护,又得背上无情的名声。他站在那儿,低头想了半天,最后憋出一句:“如果他们真是共党,那就杀了吧!” 这话一出口,够狠,也够绝。蒋介石听了没吭声,但肯定在心里掂量。这话听着是陈布雷表忠心,可实际上不简单。他跟蒋介石共事二十多年,算是老交情了,他知道蒋介石这人重情也重利。陈布雷这么说是想表明态度:我不会因为私情坏了党国规矩。但他也盼着蒋介石能念旧情,放女儿女婿一马。这句话,既是表态,也是试探,里面藏着他当爹的挣扎和对局势的算计。 蒋介石也不是傻子,他明白陈布雷的意思。杀了陈琏和袁永熙,确实能立威,可陈布雷是他倚重的笔杆子,弄得太僵对他没好处。想来想去,蒋介石最后拍板,特赦了陈琏夫妇。这决定一方面保住了陈布雷的面子,另一方面也稳住了他的心,让他继续卖命。

陈布雷那句“杀了吧”,不是真想让女儿死,而是不得已的选择。蒋介石用他,可也防着他,陈布雷心里门儿清。他那句话是故意说得硬气,想让蒋介石觉得他大公无私,同时也提醒对方:我这么多年为你干活,你总得给我留条路吧。蒋介石果然没让他失望,特赦了陈琏夫妇,这事儿算暂时过去了。可陈布雷心里一点不轻松,他知道女儿没回头,反而更坚定地跟共产党走下去了。 陈琏和袁永熙放出来后,没消停多久,又接着干革命的事。陈布雷劝过她几次,可她压根不听。这让他特别失望,觉得自己这个爹当得太失败。与此同时,国民党内部越来越烂,贪官污吏横行,仗也打得一塌糊涂。陈布雷看着这一切,心灰意冷。他本来觉得自己写的文章能救国,可到头来啥也没改变。1948年11月13日,他实在扛不住了,吃了毒药自杀了,死的时候才58岁。 陈布雷一死,国民党那边炸了锅。他的书房被封了,写的稿子全被收走,蒋介石还让人给他办了个隆重的葬礼。可这改变不了啥,陈琏和袁永熙没停下脚步,继续为共产党跑前跑后。后来新中国成立了,他们也参与了不少建设工作,日子过得苦,但没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