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5个鬼子躲在窑洞里负隅顽抗,八路军政委多次劝降无果,最后心一横,直接发动群众把鬼子给活埋了!
1943年,晋察冀军区四区队在滹沱河畔一举攻克宏道据点,歼灭三十余名日伪军,未损一兵一卒。这场胜利让崞县军民士气大振,军分区决定7月7日在西头村开庆功会。日伪军咽不下这口气,汉奸泄露情报,三十余人的日伪军小分队悄悄潜向西头村,打算偷袭。八路军哨兵警觉,提前发现敌踪,政委曾美迅速部署,分兵护送村民、正面阻击、绕后夹击。战斗打响,日伪军被打得措手不及,丢下十几具尸体四散逃窜。一群日军和伪军慌乱钻进村西一座窑洞,企图顽抗。曾美带队追击,试图劝降,但敌人以枪弹回应。最终,他发动群众,用土石封死窑洞,15名日军被活埋。这场战斗展现了军民团结的磅礴力量,也让日军自食恶果。 曾美,1910年出生于山西崞县一户普通农家,家里穷得叮当响,只有几亩薄田和一间土坯房。他小时候常听老人讲日军烧村的惨事,攒了一肚子火。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扔下锄头,报名加入八路军,投身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个子不高,瘦得像根柴,但眼神犀利,走路带风。他熟悉山路,常常背着步枪,翻山越岭侦察敌情。
部队里,他不摆架子,跟战士们一起啃窝头,晚上还点着油灯教村民识字,讲抗战的事儿。1943年宏道据点战斗,他带着四区队,以破旧步枪和几颗手榴弹,硬是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这场仗让他在根据地出了名,群众一提曾美,都竖大拇指,说他是真英雄。 战斗的起因得从1943年6月说起。宏道据点是日军在滹沱河边的一颗钉子,里面驻扎着三十多个日伪军,仗着机枪和碉堡,横行霸道,附近村子没少遭殃。四区队早就盯上了这块硬骨头,联合当地群众,摸清了据点虚实。进攻那天,八路军兵分几路,趁夜色摸到据点外围,配合村民的土办法,悄无声息地解决了哨兵。战斗打得顺风顺水,没放一枪就俘虏了二十多个伪军,日军措手不及,死的死,逃的逃。这场胜利让崞县老百姓扬眉吐气,军分区决定在西头村开庆功会,鼓舞士气。 可日伪军哪肯善罢甘休。汉奸头目偷偷把庆功会的事儿捅给了日军,驻地日军头子气得跳脚,立马派出一支三十多人的小分队,带着伪军和翻译,直扑西头村,想来个突然袭击。日军装备精良,带了两挺轻机枪,伪军则拖着步枪,个个吊儿郎当。这帮家伙仗着人多,打算趁夜把八路军一锅端。
八路军可没那么好糊弄。西头村外围的哨兵眼尖,远远发现敌军影子,立马吹响竹哨。曾美得到消息,第一时间召集战士,分成三拨:一拨护送村民撤到山里,一拨在村口布防,另一拨跟他绕到敌人后头。7月7日早上,战斗打响。八路军正面火力虽弱,但地形熟,战士们躲在土墙后,枪法精准。日伪军偷袭不成,反被前后夹击,顿时乱了套。机枪手胡乱扫射,子弹打得土墙泥屑乱飞,但伤不了八路军一根毫毛。不到半小时,敌人丢下十几具尸体,剩下的四散逃窜。 曾美带队追击,咬住一伙日伪军不放。这帮家伙慌不择路,钻进村西一座废弃窑洞。窑洞入口窄,门板破旧,两个窗户勉强能架枪。日军把机枪架在窗台上,子弹像不要钱似的往外 쏟,伪军和翻译缩在角落,吓得不敢动。八路军战士躲在土坡后,几次冲锋都被火力压回来。曾美试着喊话劝降,承诺优待俘虏,可窑洞里回应的是密集枪声和手榴弹。战士们气不过,捆了几颗手榴弹扔进去,炸得洞口土石崩落,但窑洞太结实,没能彻底解决问题。 眼看强攻伤亡大,拖下去又怕敌人反扑,曾美脑子一转,找来县委同志,提出用土石封死窑洞的法子。消息传到村里,老百姓一听要收拾鬼子,立马炸了锅。男女老少抄起锄头、铁锹,推着独轮车就来了。干活那叫一个麻利,土石哗哗往洞口堆,门窗很快被埋了一半。日军火力渐弱,洞里传出喊声,夹杂着日语,听着乱糟糟。曾美见状,暂停填埋,再次喊话,让伪军和翻译出来投降。几名伪军和翻译吓破了胆,爬出窗户,举手投降,灰头土脸。
窑洞里只剩15个日军,依旧死硬,偶尔从缝隙开几枪。曾美一咬牙,挥手让村民继续干。老百姓干劲十足,土堆越垒越高,门窗彻底被封死。日军举白旗,估计是想诈降,但群众哪管这个,铁锹挥得更快。没多久,窑洞被黄土埋得严严实实,洞里声音越来越弱,最后一点动静都没了。这场仗打得解气,日军自讨苦吃,群众的血性也彻底爆发。 战斗结束,西头村的胜利传遍晋察冀,成了军民团结抗日的招牌。曾美因指挥得当,得了军分区表扬。他没闲着,继续带四区队在敌后搞伏击,断日军补给线,端小据点,次次打得敌人晕头转向。1945年抗战胜利,他转战解放战争,带着部队南征北战,攻县城,守阵地,功劳簿上记了一笔又一笔。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到山西老家,脱下军装,扎根农村,修水渠、建学校,忙得脚不沾地。1960年代,他因病去世,五十多岁。村民听说消息,自发聚到他家门口,烧纸送行,念叨着他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