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当年,文清看到同事赵子琪离开央视后,混的风生水起,自己每个月只有3000多的工资

当年,文清看到同事赵子琪离开央视后,混的风生水起,自己每个月只有3000多的工资,她决定辞职,出去闯荡一番,也许收获更大。

央视主持人文清曾端着人人羡慕的金饭碗,却在2005年突然辞职去当演员。

那年她刚满33岁,正处于"央视一姐"的巅峰期。

很多人觉得这事透着邪乎。

直到有媒体捅出,她是看见老同事赵子琪(当时用名赵琳)离开央视后,接连主演《别了,温哥华》《我的青春谁做主》等热播剧,心里那点演员梦才彻底烧了起来。

早年间在广西桂林的乡下生活时,文清就对着戏班子走不动道。

街市上唱歌跳舞的草台班子,只要铜锣敲得响,破碗里总能落满钢镚儿。

她把买花褂子的念想偷偷转成了演员梦,可家里连少年宫每月八块钱的舞蹈班都掏不起。

爹娘怕她走歪道,递了句话:"当主持人比戏子体面。"

这话让她嚼着红薯干练起了普通话。

少数民族口音重的孩子学拼音像受刑,大清早含石头练卷舌音,嘴角都磨出血泡子。

1993年还没从中传毕业,央视的橄榄枝就递到眼前。

先是《生活》栏目组当救火队员,后来扛起《开心辞典》《音画时尚》几块硬招牌。

新世纪头五年,她穿着定制旗袍两度登上春晚舞台,金话话筒攥手里暖烘烘的。

单位分的房刚装修好,台里配的专车司机随叫随到,可衣柜里塞满的名牌套装,总让她想起童年集市上摸过的碎花布褂子。

转折点在电视墙前炸开的。

2002年《别了,温哥华》热播那阵子,文清常盯着海报上穿驼色风衣的赵琳怔神。

三年前还挤在央视宿舍啃方便面的小师妹,如今已然是片酬六位数的女主。

有回在梅地亚中心咖啡馆遇着,赵琳指间卡地亚钻戒晃得扎眼:"姐,在外头接支广告顶你三年工资。"

这话像根鱼刺卡在文清嗓子眼。

她想起自己在《综艺大观》扮了八年"电视裁缝",最出圈的竟然是帮嘉宾递话筒的镜头。

咬碎三颗后槽牙做的决定。

2005年秋天递辞职信时,台长把搪瓷茶杯顿得砰砰响:"小文啊,咱们这儿多少人削尖脑袋想进来!"

这话挡不住她脚步,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接收函早揣在呢子大衣内兜里,像张滚烫的护身符。

可刚出央视大楼的门槛就绊了个趔趄。

演员行当里没人认金话筒奖杯,她得和横店漂着的黄毛丫头挤在同个选角房间。

头两年吃的亏能装两箩筐。

有次剧组副导演捏着剧本冷笑:"央视出来的?演宫女都嫌腰杆太直。"

憋到2007年才等来《天仙配》的大丫鬟角色。

定妆照拍完,她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戏服被服装助理塞进黄圣依的专属衣架。

后来剧集热播,宣传海报把她挤在犄角旮旯,灰扑扑的像块背景板。

有人看见2010年的冬天,文清裹着褪色的军大衣在北影厂门口蹲活。

先前端着架子推掉的野鸡代言,现在主动托人找补回来。

那年签约小马奔腾影视公司时,老板递剧本的手势像在喂狗:"给你约了个女菩萨。"

她翻开《公元1921》剧本,宋庆龄三个字扎得眼眶发热。

为这角色减重十斤,戴隐形眼镜磨红眼角,结果播出时她的片段被剪得七零八落。

老同事在央视重播间瞥见,冲茶水间直咂嘴:"可惜了,还没当年她报幕有派头。"

折腾到2014年算是认了栽。

有回桂林老乡搞堂会,话筒递到眼前,主持词比台词本滚得还顺溜。

家乡领导趁热打铁送顶虚衔:桂林文化旅游推广大使。

如今五十三岁的文清穿梭在象鼻山游船上,身上蓝靛染的土布衣裳,倒真像极了她童年摸过的碎花褂子。

偶尔抖音直播带货,弹幕里常飘过"这不是央视老主持吗",她扶扶眼镜笑笑,转身举起一罐桂林腐乳。

人这辈子就跟漓江水似的,九曲十八弯地往下淌。

文清倒不后悔那纵身一跃,横竖没淹死在深水区,如今也算摸着石头上了岸。

至于二十年前眼馋过的那件华服,终归是披在自个儿身上了,只不过针脚缝得歪歪扭扭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