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年,新疆喀什城下,左宗棠面对上万俘虏,毫不犹豫地下令:“降者亦杀!”一语震动朝野,外界哗然。有人劝他宽容以归化,他却冷冷一句:“我不能拿几十万百姓的命,去赌他们会不会悔改。”这不是冷血,而是乱世中的铁血担当。 左宗棠这个人,从小在湖南湘阴长大,家里不算富裕,但父母让他早早接触书本。他在长沙的书院里跟贺熙龄学儒家经典,还跟胡林翼他们聊时事,常常熬夜看地图和水利资料。1832年考上举人后,会试却连着三次落榜,这让他挺失落的,就干脆不考了,转头钻研农田管理、军事地理这些实用的东西。在醴陵的书院讲学时,他给学生讲边疆形势,用沙盘演示怎么布防,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太平天国起事后,1852年他进了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幕府,帮着组织团练,指挥挖壕沟、设火器。1856年转到骆秉章手下,管军粮调度,亲自骑马检查仓库,确保粮袋没问题。1860年,他带湘军帮曾国藩打安庆,指挥士兵爬梯攻城,从高坡上挥旗调度。 1861年当上浙江巡抚,收复杭州时,部队在雨里推进,他披着蓑笠督促挖工事。1863年升闽浙总督,办福州船政局,监督工匠焊船壳、试机器,推动海军起步。太平军平定后,1866年他任陕甘总督,指挥刘松山打陕北,军队在黄土高原上列阵,他骑马调整炮位。1870年攻克金积堡,马化龙投降后被处决。1873年肃州收复,陕甘平叛结束。这些经历让他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也让他对边疆问题越来越上心。他不是那种只说不做的书生,而是总想着怎么把知识用到实处,帮国家稳住局面。收复新疆前,他已经在西北待了好几年,亲眼看到叛乱带来的破坏,这让他下定决心要彻底解决隐患。 收复新疆这事儿,得从背景说起。1864年,新疆天山南北闹起义,各种割据势力冒出来,阿古柏从浩罕汗国进来,1865年占了喀什,1867年自立汗国,控制南疆。1870年他打到北疆,占乌鲁木齐、吐鲁番,沙俄还乘机占伊犁。英国和俄国都给阿古柏送武器弹药,想把他当棋子。左宗棠1875年被任命督办新疆军务,他主张海防塞防并重,反对李鸿章他们只顾海防放弃西北的观点。准备阶段,他用一年半时间筹钱粮,整军队,剔除冗员,只留自愿出关的精兵。还建兰州制造局,造螺丝炮、后膛枪,改造旧炮。运输线上设三条路线,从甘肃、宁夏、蒙古运粮到哈密、巴里坤。 1876年,他坐镇肃州,定下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方针。刘锦棠、金顺分路出关,先打古牧地、迪化、玛纳斯。收复迪化时,清军在六道湾山梁架炮,一炮轰塌城墙,敌军溃败。接着拿下达坂城、托克逊、吐鲁番,打开南疆通道。阿古柏见势不妙,在库尔勒服毒自杀,其子伯克胡里退守喀什。1877年,清军继续推进,攻克库尔勒、库车、阿克苏、乌什。喀什守军内乱,前清守备何步云反正,占汉城。刘锦棠分路前进,董福祥先锋过沙漠,12月收复喀什、叶尔羌、英吉沙、和阗。布鲁特部落也内附。除伊犁外,新疆全境收复。喀什陷落后,上万阿古柏残部俘虏被抓。 这些人成分复杂,很多是浩罕入侵者和本地附逆,过去十年他们在新疆搞破坏,屠村抢粮。清军之前在阿克苏收编过叛军,给粮后他们却反杀官兵,献城给阿古柏。哈密也有类似事,降兵切断补给,差点毁了清军。肃州堡垒被焚,两千百姓死于火海。这些教训让左宗棠警惕。他下令对俘虏一律处决,不留隐患。军中有些将领觉得过严,劝他收编补充兵力,北京官员也上奏弹劾,说杀戮太重,该宽容归化。左宗棠回奏列举事实,阿古柏盘踞十年,许多人主动作恶,不严惩难服众。过去慈悲一时,后患无穷。他强调边疆稳定不容试错,军法就是国法。朝廷虽震惊,但见新疆已平,没再追究。这决定虽争议大,却换来新疆快速安定,避免了潜在动荡。 杀降后,新疆局面稳下来。左宗棠推动建省,1882年上奏建议乘军威未散,废伯克制,实行郡县。清廷1884年批准,新疆设省,省会迪化,分镇迪道、伊塔道、阿克苏道、喀什道。刘锦棠任首任巡抚,加强中央管辖。他还兴水利,推广棉花种植,改善民生,百姓户籍人口十年翻三倍。有些地方自发立碑,刻“左公保我”。他把缴获金银换种子,分给流民,强调打仗是为让百姓安心种地。收复新疆花了八百万两银子,但他防贪污,层层把关,确保钱用到刀刃上。 1881年,中俄谈判收回伊犁,左宗棠的军力威慑帮了大忙。1884年中法战争,马尾海战败后,他调督闽台海防,巡视炮台,加固工事,调整舰位。1885年,他病逝福州,享年73岁。清廷追赠太傅,谥文襄。他的功绩载史册,确保新疆融入国家,避免分裂。哈密等地留左公柳、左公渠,至今提醒人们那段历史。他一生不空谈,靠清醒判断和果断行动,稳住西北。这不光是军事胜利,还保住了大片国土,让后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