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米跳台上的橘色灯光里,我盯着那个 15 岁女孩的影子,突然想起了全红婵 10 米跳台的橘色灯光洒在水面,碎成一片金晃晃的光斑。谢佩玲站在跳板边缘时,影子被水波荡得晃晃悠悠,像条刚摆尾的小鱼。她屈膝、腾空、转体的动作脆得像掰断冰棱,下落时身体绷成直线,"噗" 地扎进水里 —— 这模样,像极了三年前全红婵初登国际赛场的样子。同样来自湛江,同样眼里带着股 "跳就必须跳最好" 的狠劲,连甩着湿漉漉的头发爬上岸时,嘴角那点不服输的倔强都如出一辙。 新加坡世锦赛的参赛名单刚露头,跳水圈里跟扔了颗炸雷似的。当谢佩玲的名字和陈芋汐挤在同一个项目里,不少人翻出她去年的成绩单咂舌:全国锦标赛最后一跳反超 30 分夺冠,青年运动会更是把金牌挂在脖子上时,还攥着没吃完的棒棒糖。五场重要赛事拿了四个第一,三场得分破 400 分,这个数比同年龄段的全红婵当年还高 12 分 —— 要知道全红婵 14 岁拿奥运冠军时,同年龄段的国际选手里,能稳定过 400 分的都没几个。 湛江体校的跳水馆藏着更动人的故事。教练黄玉斌指着墙上的冠军榜,从劳丽诗到何冲,再到全红婵,二十年来这面墙被 7 个世界冠军的照片贴得满满当当。"每天早上五点半,跳水池的瓷砖还结着露水,就能听见 ' 扑通扑通 ' 的跳水声 —— 那是小队员们在练翻腾,谢佩玲永远是第一个站在跳板上的,哪怕冬天池水凉得刺骨,她搓搓手就敢往下跳。" 他说这姑娘最像全红婵的,不是空中转体的姿态,是那股 "摔进水里还想再跳一次" 的犟脾气。去年一次训练崴了脚踝,队医让歇三天,她绑着护具愣是练完了全天的跳板课,晚上回宿舍脱护具时,脚踝肿得像个馒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嘴里还嘟囔 "明天得加练两组"。 现在的 10 米台赛场,陈芋汐的稳定像块精密手表,全红婵的爆发力能把水花压成 "针",早形成了让人安心的 "双子星" 格局。可谢佩玲的出现,像黑夜里突然亮起来的新星 —— 她的 407C 动作(向内翻腾三周半抱膝)难度系数 3.2,国内赛场上完成度评分多次飙过 9.5 分,裁判举分牌时,连解说员都忍不住喊 "这水平快赶上成年组顶尖选手了"。 跳水名将周继红在解说里咂摸出点门道:"15 岁能有这样的心理素质,太少见了。别的孩子比完赛躲教练身后,她敢盯着裁判的分牌琢磨 ' 哪跳能再收紧点腰腹 '。" 一个城市能二十年里走出 7 位世界冠军,背后肯定藏着套靠谱的培养法子。湛江的 "体教结合" 模式透着实在:小队员上午在学校背课文算算术,下午准时泡在跳水池,既不耽误作业本上的红对勾,又能保证每天四小时的系统训练。劳丽诗当年边练跳水边当学霸,全红婵现在还惦记着 "数学考及格",谢佩玲的书包里,课本和泳镜永远摆得整整齐齐。
猜你喜欢
揭秘"九一户":一场由贪婪引发的意外曝光,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真相?在追寻公
2025-07-26
静雅橘园染金灿
有一次我上7楼,在下面按了就是不动,我以为是电梯坏了,就走楼梯上去,到了7楼结果
2025-07-26
黄卷毛聊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