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谁也不惯着!”世卫组织谭德赛的位子就应该由中国人坐,否则就退出,跟美国人一样,他退咱也退,他进咱也进,我们不当冤大头! 中国的火气不是没来由的,就说疫情那几年,中国干了多少实事儿?别的不说,单说口罩、防护服、疫苗这些物资,咱往全球 15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送了多少回? 2020 年武汉刚解封,中国就派专家组去伊朗、伊拉克这些疫情重灾区,手把手教当地怎么建隔离病房、怎么追踪密切接触者。 更别说新冠疫苗研发出来以后,中国第一个承诺把疫苗当全球公共产品,给发展中国家免费送了 22 亿剂次,连世卫组织自己都承认,中国疫苗接种覆盖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 除了疫情应对,中国在全球卫生治理的其他领域也没少出力。就拿疟疾防治来说,中国曾是疟疾高发国家,经过几十年努力,2021 年成功消除疟疾。 随后,中国把这套经验带到了非洲,和坦桑尼亚合作开展疟疾防控项目,通过社区快速筛查和治疗策略,让当地疟疾流行率从 30% 降到 3% 左右。 世界卫生组织正在牵头将这套策略推广到赞比亚、布基纳法索等国,验证其在非洲不同地区的效果。 在艾滋病防治上,中国同样不遗余力。2007 年启动的中盖艾滋病项目,覆盖 13 个城市和海南省,专门针对男男性行为者、暗娼等高危人群。 项目投入 5000 万美元,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分工合作,外展干预、检测咨询、随访支持全链条覆盖,有效降低了新发感染率。 项目还鼓励非政府机构参与,近一半经费直接用于草根组织开展活动,这种模式为全球艾滋病防治提供了参考。 在全球卫生治理的规则制定上,中国也在积极发声。2024 年《国际卫生条例(2005)》修订时,中国力推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支持,建立 “协调财政机制”。 新条例要求发达国家在大流行期间向发展中国家分享卫生产品和研发信息,这背后离不开中国的坚持。 此外,中国还深度参与世卫组织的应急响应体系,每次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宣布后,中国都会派出专家加入突发事件委员会。 比如在猴痘疫情应对中,中国疾控中心的专家就提供了病毒溯源和传播模型的技术支持,帮助制定全球防控策略。 中国还深度参与全球卫生应急机制,2025 年 4 月,世卫组织组织了 “北极星” 模拟演习,中国派出专家参与,测试新型病毒 “猛犸痘” 的应对策略。 这种病毒假设由北极冻土融化释放,致死率高达 30%。中国在演练中展示了快速响应能力,包括物资调配、病毒溯源和跨境协作,为完善全球应急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从疫情援助到规则制定,中国在全球卫生领域的贡献有目共睹。世卫组织总干事的职位,本就该由对全球卫生有实质贡献的国家来担任。 谭德塞的任期即将结束,中国完全有资格、有能力接任。如果国际社会继续忽视中国的声音,咱们也没必要单方面妥协。 美国能退群,咱们也能调整参与方式,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中国的地位不是靠施舍,而是靠实打实的贡献挣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