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45年,在山上休息的迫击炮手陈宝柳,忽然发现30多个日军和几个女人,正在不远

1945年,在山上休息的迫击炮手陈宝柳,忽然发现30多个日军和几个女人,正在不远处的榕树下。他感觉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于是就悄悄架起迫击炮。打算给他来一发。 陈宝柳是个地道的温州农家汉子,出生在个普通村里,家里靠种地过日子。1943年正月,他还在田里挖芋头,国民党军队突然闯进村,把青壮年都抓去当兵。他被塞进闷罐车,连夜送到了赣州前线。刚上战场那会儿,他完全是个新兵蛋子,枪声一响腿就软得站不稳,第一次开火子弹都不知道飞哪儿去了。后来有次近战,敌兵一刺刀划过他大腿,疼得他满地打滚。长官看他这德行,气得直骂他是白吃军粮的废物,差点要把他踢出队伍。 转机来得挺意外。部队弄到两门意大利造的60毫米迫击炮,原来的炮手不是被震得吐血,就是算错了炸了自己人阵地。长官瞅着陈宝柳个子高大,养伤时还挺老实,就让他试试。他上午刚摸到炮,学着摆弄零件,中午就敢往百米外的靶子开火。没想到,三发炮弹全中靶心,炸得干干净净。长官乐得合不拢嘴,拍着他背喊好。从那以后,他成了营里的宝贝,专门干那些需要准头的活儿。每次作战,他都等山炮先轰一阵,敌人冲上来时再冷不丁开火,打得日军晕头转向,以为对面藏了个炮兵连。 陈宝柳的名声慢慢传开,日军一听他的名字就头疼。他有个习惯,喜欢在开炮前把风向和距离算得死死的,手稳得像机器。有一回,敌人躲在高地上,他一发炮弹过去,直接把机枪点炸飞,敌兵跑得满山都是。另一次,他从侧面开火,炮弹正好落在敌群里,碎片飞得老远,敌人当场倒下一片。他的动作越来越顺,架炮、装弹、瞄准一气呵成,成了部队里响当当的“神炮手”。 1945年那天,部队在山上歇脚,陈宝柳无意中发现不远处榕树下聚集了三十多个日军,还有几个穿长袍的女子。他们把枪靠在树上,嘻嘻哈哈,完全没防备。他立马猫着腰跑到营长跟前,比划着说三发炮弹就能干掉这帮人。营长一点头,他赶紧回去调整迫击炮。凭着多年经验,他很快算好角度和距离,手指轻轻推弹入膛。第一发炮弹飞出去,落地炸开,火光冲天,敌兵被炸得东倒西歪,有的当场没命,有的慌忙爬起来想跑。 这仗打完,陈宝柳没歇着,继续跟着部队到处作战。每次上阵,他都把迫击炮玩得贼溜,敌人的机枪点、弹药堆,哪哪儿都逃不过他的炮弹。有回日军炮火猛得吓人,一发炮弹在他旁边炸开,震得他耳朵嗡嗡响,差点爬不起来。他咬牙爬回炮位,接着开火,硬是没让阵地丢。赣南的日军被打得节节败退,部队一路收复失地,他的炮火总是冲在前面,敌人一提迫击炮就腿软。 到了1945年抗战快赢的时候,部队接到最后清剿的任务。陈宝柳憋着一股劲,扛着炮跟队追击敌人。每发炮弹都打得准准的,帮部队把日军赶得没影。他在战场上拼了命,炮管烫得冒烟也不停手,直到最后一场仗打完。抗战胜利后,他回了温州老家,重新拿起锄头过日子,依旧老实本分。他的故事在村里传开了,从一个被抓去当兵的庄稼汉,变成战场上让人敬佩的炮手,成了当地抗战历史的活招牌。那三发炮弹的事,成了他最出名的战绩。不仅干掉了四十来个敌人,还让大家看到中国兵在民族危难时的硬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