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名50多岁的日本女子,领着5个孩子,去郭沫若家敲门。郭沫若妻子于立群,一脸惊讶地问:“你找谁?”那个女人生硬地回答:“郭沫若。”屋里的郭沫若,听见声音快步走出来,竟呆呆地愣在原地。 女人风尘仆仆,满脸沧桑,哪里还有之前娇媚的样子,但从她的眉眼依然能看到她对面前男人的炽热和期盼,四目相对的一瞬间,他们两人便开始了无声的交流,没有多余的话语,却有无尽的情愫。 五个孩子怯生生的看着面前文质彬彬的男人,这是他们本该叫父亲的人,可这两个字他们却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 “富子,你...你怎么找到这里来的?”要知道,佐藤富子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日本女人,在动乱年代,她跨越山海从东京到此,需要克服的不仅仅是距离更是那看不见的文化差异,民族隔阂等等。 富子没说太多,因为她的眼中已经蓄满了泪,在郭沫若的询问中,她只是将自己的孩子们往前推了推,不是要用孩子裹挟郭沫若的情感,而是希望孩子们能得到父亲的庇护。 富子从来都不是一个会过度要求的女人,这一点郭沫若一直都知道,两人初见的时候是在充斥着酒精味道的医院走廊中,郭沫若在这里送走了自己的至交好友。 那时候他的心情不是特别好,甚至有些烦躁,想要抽一支香烟来解愁,富子刚给一个病人换完药与郭沫若擦肩而过,身上带着些与医院不相符的香味,让郭沫若不由得多看了两眼。 自此,他们两人的缘分就开启了,几天后郭沫若陪同好友来看病,几个可爱的护士来围观,这群意气风发的中国学生似乎自带吸引力。 富子不知道怎么就在人群中锁定了郭沫若与他交流了起来,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就让郭沫若红了脸,这样羞涩的男生在日本并不多见,他身上那种儒雅又内敛的气质让富子如痴如醉。 两人的感情发展十分自然,就像是本该那样似的,两人开始了书信交流,信上的每一字都是美好的跳动着的音符,让郭沫若心向往之。 他们在彼此的眼中都是可爱的,不可多得的,于是,他们的绵绵情思顺着信件形成了一道看不见的线,那时候郭沫若想:这就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吧,东京到冈山的距离,多远呀...... 两人刚开始互相认作兄妹,后面越发抑制不住,他们就开始了更深入的接触和了解,郭沫若本就不是一个思想保守的人,于是在得知富子也是一个心怀理想的女生之后更加激动。 他原想着将自己的钱拿出来供两人求学,让富子更无忧的追求自己的理想,没想到这话竟然让富子感动到下定决心要付出一切供郭沫若求学。 于是,两人挤在一个破旧的小房间中,虽然过的贫苦,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却格外富足,那时候,郭沫若安心在家中写作,他除了享受富子的陪伴以外,还格外依恋富子生活上的关照。 那时候他内心中独自求学的漂泊之感荡然无存,心中只剩下了对未来的期待,他们在这样的甜蜜中生了五个孩子,只是,富子依旧没有名分。 他们两人的爱情需要经历的考验太多了,但对郭沫若来说,他虽然贪恋这样的美好生活,却不能不顾家中的父母和自己深爱的国家,国家局势紧张的时候,他自感不能继续待在日本。 于是他便离开了,这一走,他给富子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想念,战争期间,富子经受了很多政治上的磋磨,毕竟她的丈夫身份敏感。 战争结束后她才终于带着孩子们跨越山海和爱人重聚,而郭沫若彼时已经软玉在怀,那是一个更年轻的阳光热烈的女人。 富子没有想过打扰他们幸福的生活,但她却倔强的想要为孩子谋求一个公平的受教育的机会,对此郭沫若也不吝啬,他承担了孩子们的学业费用,在生活上也能帮则帮,只是他们的关系一直淡淡的。 富子也很有边界感,一直默默的生活着,不哭不闹的在北京度过了自己的晚年生活,他们的爱情也随着她的离世成为了那段朦胧的历史注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