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67年的一天,成都军区副政委刘结挺刚到办公室,成都军区司令梁兴初中将就气冲冲

1967年的一天,成都军区副政委刘结挺刚到办公室,成都军区司令梁兴初中将就气冲冲找来了。进了屋,梁司令一拍桌子,问:“是不是你派人抓了邓华?”刘结挺摆手答“不是”,梁司令怒道:“邓华少一根毫毛,我毙了你”。   被梁兴初如此豁出性命去保的人叫邓华。1910年,邓华出生于湖南郴州一个书香门第,却在少年时代就投身革命洪流,立下舍身报效祖国,挽救国家危亡的誓言。   从湘南起义跟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开始,他几乎参与了所有关键的战斗,走完了漫漫长征路。抗日战争中,他在平型关的硝烟里战斗过,在晋察冀的敌后开辟根据地,让日军闻风丧胆。   解放战争时期,他从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辽沈战役中率部连克五城,平津战役时献策先打天津,而后又以木船对军舰,一举解放海南岛,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然而,邓华军事生涯的巅峰,是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他是唯一一位全程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高级首长。从战争之初,主席就对他寄予厚望,一句“你去了,我放心”,道尽了信任。   他是彭总司令的好帮手,更以其冷静、细致和超前的战略眼光,屡屡提出关键性建议。在入朝兵力部署上,他力主四个军全部过江,并建议增调后援,为初期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兵力基础。   在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又是他两次致电彭总,详陈利弊,最终促使组织取消了准备不足的第六次战役。   甚至在板门店谈判陷入僵局时,他提出以实际控制线为军事分界线的方案,打破僵局,赢得了国际舆论的支持。   1952年,彭总回国主持军委工作,邓华代理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全面挑起了千斤重担。他指挥了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依托坑道工事,硬生生顶住了联合国军排山倒海般的炮火,将3.7平方公里的阵地变成了敌人的伤心岭。   此后,他又敏锐地洞察到美军可能的登陆企图,亲自挂帅西海岸反登陆作战指挥,构筑了固若金汤的防线,最终迫使敌人放弃冒险,重回谈判桌。   他为人谦逊,曾两次主动向组织请辞第一副司令员的职位,想让贤给陈赓、宋时轮等资历更老的将领,足见其胸襟。这样一位有勇有谋、有功有德的儒将,本该享受无上的荣光。   1959年的庐山会议后,因受到株连,被撤销一切军内要职。1960年,这位统帅百万大军的开国上将,脱下了心爱的军装,沉默地来到四川,当了一名主管农机工作的副省长。   他没有抱怨,更没有消沉,而是把战场上的那股子认真劲儿用在了新的岗位上。   就是这样一位一心扑在地方建设上的老将军,在1967年2月的一天,他出门后便神秘失踪,家人四处打探无果,心急如焚。   这种失踪往往意味着凶多吉少。绝望之中,他的夫人李玉芝想到了一个人,刚刚调任成都军区司令员的梁兴初。   梁兴初与邓华的交情,同样是在朝鲜战场的炮火中淬炼出来的。1950年,第一次战役失利后,38军军长梁兴初在总结会上被彭总骂得狗血淋头,甚至要当场撤职。   是邓华站出来,客观公正地为他说了话,保住了他的军长之位。知遇之恩,梁兴初没齿难忘。他憋着一股劲,在第二次战役中率部打出了万岁军的威名。   可以说,没有邓华当年的仗义执言,就没有后来的万岁军军长。这份恩情,梁兴初一直记在心里,也只有他,才敢在邓华落难之时,挺身而出。   接到求助电话的梁兴初,没有片刻犹豫。战友落难,岂能坐视不管?于是,那句话是愤怒的宣泄,更是一种决绝的姿态,他用自己的身份和前途,为邓华的安危画下了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在随后省里的会议上,梁兴初更是公开表态,言明邓华是组织认定的老干部,任何人不得随意加害。正是这份不计后果的强硬,震慑了那些蠢蠢欲动的人。   三天后,遍体鳞伤、受尽折磨的邓华被悄悄送回了家。梁兴初闻讯,第一时间提着罐头前去看望。两位在战火中生死与共的老友,此刻四手相握,无需多言,一切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