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李鸿章的大哥李瀚章是个大贪官,一生收受贿赂无数,他搞贪腐有一个特点,绝不让送钱的

李鸿章的大哥李瀚章是个大贪官,一生收受贿赂无数,他搞贪腐有一个特点,绝不让送钱的人吃亏,因而在官场获得了“取之有道”的美誉,一生无人检举告发。 李瀚章的贪腐之道,藏在“顺水人情”的幌子里。他从不在急难险处伸手,专挑对方“心甘情愿”的时机开口。地方官想调往富庶州县,他从不直接索贿,只在对方托人说情时“勉为其难”应下,事后对方自然会把“谢礼”换成商铺田契送到他府上,美其名曰“感念提携之恩”;盐商想续办引票,他不催不逼,只在批文上多压几日,等对方揣着厚礼上门“请教难处”,才慢悠悠划下朱批,让对方觉得这钱花得“物有所值”。 他收礼从不过界,永远给对方留足余地。有回湖北巡抚送了十箱“湖锦”,打开却是半数金银,李瀚章看后不动声色,只让管家挑出两箱锦缎留下,其余原封不动退回,附信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好物当与百姓共享”。巡抚既没丢面子,又明白“心意已领”,转头就把剩下的钱财换成粮草捐给了赈灾局,反倒落下个“爱民如子”的名声。这种“收礼有度,办事周全”的做派,让送礼者个个觉得占了便宜,哪还有人愿意检举? 更厉害的是他把贪腐融进官场规则里。各省官员进京述职,按例要给中枢重臣“炭敬”“冰敬”,他从不狮子大开口,只按对方品级、辖区富庶程度定个数,既不让人难堪,又让人人都觉得“行情如此”。他任湖广总督时,甚至把各地“孝敬”的银两登记造册,一部分用于衙门修缮、幕僚薪俸,一部分悄悄补贴给清廉却拮据的下属,让手下人既得了实惠,又念着他的“体恤”,官场上下自然形成了“看破不说破”的默契。 这种“取之有道”的贪腐,像一张细密的网,把利益和人情缠在一起。送钱的人得了好处,办事的人落了人情,连底下的小吏都能分杯羹,谁会去捅破这层窗户纸?李瀚章就这样在官场上游刃有余,一生历经数省督抚,离任时家产万贯,却始终顶着“老成持重”“办事干练”的名声,直到告老还乡,都没人在他的贪腐上找到实证——毕竟那些送钱的人,早把他当成了官场“保护伞”,护着他,就是护着自己的利益链条。 他以“有度”贪腐织就利益网,让人人得利皆默契,终在声名与财富中安稳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