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2025年7月,俄乌冲突在顿巴斯地区激化:俄军突击队突破乌军防线,攻入战略要地红

2025年7月,俄乌冲突在顿巴斯地区激化:俄军突击队突破乌军防线,攻入战略要地红军城(波克罗夫斯克),乌方承认防线混乱并出现友军误伤,但试图淡化影响,称俄军仅是小股渗透。然而,俄媒及分析指出,俄军已建立稳定通道,城区控制权争夺战或演变为类似马里乌波尔的持久巷战。与此同时,泽连斯基虽释放和谈信号,但战局已对乌军极度不利——红军城是乌东后勤枢纽,失守可能导致乌东防线崩溃。尽管乌方被曝集结6.5万由外籍专家训练的后备军,但俄方占据绝对优势,且西方支持力度减弱,乌军反攻前景黯淡。 正文剖析 军事战略视角:红军城——乌东的“咽喉”与俄军的“破局点” 红军城为何成为必争之地?从地图看,它是顿巴斯前线的交通枢纽,连接乌军在乌东的补给线与兵力调配通道。俄军若控制此地,不仅能切断乌东乌军的后勤,还能为进攻哈尔科夫或第聂伯罗开辟通路。乌方投入重兵死守,正因意识到“失红军城则失乌东”。 俄军此次突破并非偶然。乌军因兵力不足,防线出现漏洞,俄军通过兹韦列沃渗透城区后,迅速展开无人机打击与战壕挖掘,试图巩固阵地。乌方虽宣称“围剿中”,但友军误伤暴露其指挥混乱。若俄军完成增援,巷战将不可避免——而俄军在马里乌波尔、巴赫穆特的巷战经验显示,乌军难以将其驱逐。 争议点:乌方称俄军仅是“小股渗透”,但若如此,为何数日未能清剿?分析认为,俄军已建立稳定通道,乌方承认失利实为“大败前奏”。 国际关系视角:泽连斯基的“求饶”与西方的“撤退” 泽连斯基在7月23日释放和谈信号,称愿重启谈判,但战局已难逆转。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对乌援助从“无条件支持”转向“有限投入”,欧洲国家更是“口惠而实不至”——法国、德国虽口头谴责俄军,却拒绝提供先进武器。乌方寄望的“反攻杀招”(6.5万后备军),实为西方训练的“技术兵种”,但规模与战斗力远不足以扭转战局。 俄方为何不速战速决?一方面,俄军通过持久战消耗西方资源,迫使欧洲在能源与安全问题上让步;另一方面,俄方需避免过度刺激北约直接介入。这种“以拖待变”的策略,让乌军陷入“反攻无力、死守难继”的困境。 不同观点:有分析认为,乌军后备军若投入南线(如扎波罗热),可能威胁克里米亚,但俄军在南线的防御工事与空天军优势,使这一可能性极低。 个人见解:乌克兰的“最后杀招”为何难改战局? 乌方集结的后备军虽由外籍专家训练,掌握无人机与AI技术,但俄军在电子战与反无人机领域已形成压制。更关键的是,乌军缺乏制空权与重装备,而俄军通过一年多的消耗战,已掌握战场主动权。即使后备军投入战斗,也难复制2022年基辅反攻的奇迹——当时俄军战略失误,而今俄军稳扎稳打,乌军机会渺茫。 泽连斯基的困境在于,他既无法说服西方“全力下注”,又难以在战场上取得突破。若红军城失守,乌东局势崩溃,和谈将彻底失去筹码。 结尾总结 红军城之战暴露了乌军“外强中干”的现实:西方支持减弱、兵力枯竭、战略要地失守。而俄军通过“渗透+持久战”逐步瓦解乌军防线,乌克兰的“最后杀招”恐难力挽狂澜。未来,乌东或加速易手,而俄乌和谈将更依赖西方是否放弃“以乌耗俄”的幻想。 为你推荐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74
用户10xxx74 1
2025-07-24 09:00
很快就失守了红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