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72年内蒙古惊现康熙帝爱女陵寝,身着龙袍的遗骸历经两个半世纪仍完好如初,随葬

1972年内蒙古惊现康熙帝爱女陵寝,身着龙袍的遗骸历经两个半世纪仍完好如初,随葬珍宝价值连城逾亿元 【消息源自:内蒙古巴林右旗博物馆《荣宪公主墓发掘档案》1973年整理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代公主墓葬研究》2001年刊印本】 老张头这辈子都忘不了1972年那个春寒料峭的早晨。他扛着锄头往自留地走时,突然觉得脚下一空,整个人差点栽进个脸盆大的土坑里。"邪了门了!"他蹲下身扒拉两下,发现塌陷的土层里露出几块规整的青砖,砖缝里还渗着阴冷的潮气。 "老李!快来看!这底下怕不是埋着古墓哩!"老张头扯着嗓子喊来邻居,两个庄稼汉蹲在田埂上抽了半袋旱烟,最后决定往公社跑一趟。谁也没想到,这个偶然的发现会揭开清朝最受宠公主的隐秘往事。 三天后,戴着圆框眼镜的考古队长王振国带着队伍开进了麦田。洛阳铲打下去两米就碰到了硬物,清理出的墓道让见多识广的老专家都倒吸凉气——五米宽的甬道两侧全是浮雕,虽然被淤泥糊住大半,仍能辨认出龙凤呈祥的纹样。"这规格...怕是王爷都够不上。"王振国摸着砖墙上鎏金的痕迹喃喃自语。 但接下来的发现更让人揪心。主墓室顶部的盗洞像张黑黝黝的大嘴,棺床上只留下几块腐朽的木板。实习生小刘突然踢到个东西,捡起来竟是半截鎏金簪子。"老师!这簪头刻的是五爪龙!"现场顿时炸了锅——在清朝,私用龙纹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就当大家以为盗墓贼洗劫一空时,细心的王振国发现西墙的砖缝颜色略深。敲击声显示后面是空的,撬开三层砖后,手电筒光柱里突然闪过一道金光——那是件铺满整个棺椁的明黄龙袍,上面团龙纹的眼睛竟是用红宝石嵌的。裹在龙袍里的女尸面色青白,发辫上的珍珠串还泛着柔光,仿佛只是睡着了。 "乖乖...这娘娘嘴里含的怕是夜明珠。"负责清理遗体的老周手都在抖。更惊人的是棺尾两个青花骨灰罐,盖子上錾刻的满文被当场破译:"额驸乌尔衮"、"不肖子霖布"。所有线索突然串成线——这是康熙最宠爱的荣宪公主!史书记载她下葬时"仪同亲王",但眼前这身龙袍显然远超规制。 随着墓志铭的出土,一段被史笔轻描淡写的往事浮出水面。1697年,19岁的荣宪穿着父皇特赐的龙纹嫁衣远嫁巴林部,送亲队伍在草原上走了三个月。康熙在日记里写:"三女聪慧,赐金丝楠轿以慰路途。"蒙古额驸乌尔衮战死后,公主把丈夫骨灰供在佛堂,每天亲手更换供果。可当独子霖布因贪污被流放时,六十岁的公主跪在养心殿前哭求三天,换来的却是雍正帝冰冷的朱批:"姑母当自省教子无方。" "你们看这个。"王振国举起件褪色的香囊,里面藏着张发黄的纸片,墨迹早已晕开,唯有两个字依稀可辨:"想家"。专家们沉默了,或许在无数个草原寒夜里,这位穿着龙袍的公主,也不过是个思念父亲的女儿。 如今在巴林右旗博物馆,那件龙袍被单独陈列在恒温展柜里。暗纹的云龙在灯光下若隐若现,金线里还缠着几根白发——那是开棺时从公主头上脱落的。有个细节很少被导游提及:龙袍右襟内侧用茜草染着行小字"康熙三十六年御赐",字迹已经淡得像滴被擦过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