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北京女子趁着金价形势大好,在网上花110万买了2300克金条。却不料,商家眼红金

北京女子趁着金价形势大好,在网上花110万买了2300克金条。却不料,商家眼红金价涨太快竟拒绝发货。女子说原本想趁着这个机会理财,却因为商家玩不起,让她每天亏钱。商家:“我们愿意承担违约责任,但货是发不了!”法院这么判了。   据2024年12月报道,黄金市场总能点燃普通人的淘金梦,线上交易的便利,也让这份对财富的渴望变得触手可及。可谁能想到,一笔看似板上钉钉的黄金投资,竟会因为商家的单方面变卦,瞬间从“稳赚”变成一场空,甚至可能血本无归。

北京的乐女士就亲身经历了这么一出,她的故事或许能给所有线上大宗商品交易的参与者提个醒。 故事要从2024年2月说起,当时金价一路走高,乐女士身边的亲友圈里,“炒黄金”几乎成了一本人人传颂的“理财圣经”。看着别人赚钱,她也动了心。

很快乐女士在一个直播间里发现了一家报价诱人的金店,每克只要478元。她没有丝毫犹豫,当即下单了1000克金条。订单生成的那一刻,双方的买卖合同便已成立,商家也承诺三天内发货。   谁知市场相当给力,接下来几天金价一路飞涨。乐女士预感这波行情还没到头,于是在第一批金条还没到货时,又果断追购了1300克。前后两笔订单,乐女士共投入近110万元,只等着这2300克黄金带来预期的回报。那几天她每天盯着手机上的价格曲线,盘算着未来的回报。   然而等来的却不是金条,而是无尽的拖延。乐女士查询物流,发现所有订单都迟迟没有发货。她开始着急,每天都去催促客服。可客服给出的理由永远是那一句:“金价形势太好,黄金缺货了。”起初乐女士还信以为真,想着可能是商家周转不及,便又耐心等了几天。   起初乐女士还表示理解,想着商家调货也需要时间。但又等了几天,商家依旧毫无发货的迹象,她终于察觉到了不对劲。

这哪里是缺货,分明是看金价涨疯了,商家自己“玩不起”,想把这批黄金扣下另寻高价。要知道,到了3月中旬,金价已经冲到每克505元,比她的买入价高出27元。这2300克黄金,光是差价就超过了六万元。   乐女士忍无可忍,再次质问商家。这次对方索性摊了牌,直言货发不了,建议她申请退款,并象征性地补偿100元。客服在电话里轻描淡写地说:“亲,实在不好意思,库存不足,如果您不想等,可以直接退款哦。”

这话让乐女士气得笑出声来。她对着电话说:“当初我买的时候金价多少,现在涨到多少了?你们一句退款就想了事?这分明是想把我的货吞掉,自己去赚这笔差价!”   面对商家近乎无赖的态度,乐女士明白任何协商都是徒劳,她选择直接将商家告上法庭。法庭上商家的辩解显得苍白无力。他们坚称不发货“事出有因”,并非恶意违约。然而在乐女士提交的完整购买记录、支付凭证和金价走势图等铁证面前,任何解释都失去了分量。   法院审理后认为,乐女士在网上下单并成功付款,双方的买卖合同合法有效。商家承诺3天内发货,却以“缺货”为由一再拖延,早已构成了根本违约。因此商家必须赔偿因其违约行为给乐女士造成的全部可预见损失。这个损失怎么算?   很简单就按解除合同时的市场金价与乐女士当初的购买价之间的差额来计算。经过核算,法院认定乐女士的实际损失为15.6万元。最终一审法院判决:商家不仅要全额退还乐女士110万元的购金款,还必须额外赔偿其15.6万元的差价损失。   商家显然不服这个结果,或许在他们看来,不发货只是商业上的“小聪明”,算不上什么大事,于是提起了上诉。可惜法律的天平不会因商家的侥幸心理而倾斜,二审法院经过审理,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这笔真金白银的罚单,想必能让商家好好长个记性。   乐女士的遭遇,无疑是给火热的线上黄金投资浇了一盆冷水。它也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当商业诚信遭遇价格波动,到底该听谁的?答案不言而喻。   对商家而言,契约精神是立身之本,任何试图靠违约来攫取不当利益的小算盘,最终都会在法律面前付出更大的代价。而对于普通消费者,这个案例同样是一种提醒: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忍气吞声只会助长对方的气焰,唯有像乐女士一样拿起法律武器,才能让那些无视规则的人无处遁形。     那么当“诚信”与“利润”在天平两端剧烈摇摆时,商家所谓的“经营智慧”,与赤裸裸的违约之间,界限究竟在哪里?这件事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