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不到出路!”
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德利亚金最近这句话,像块沉甸甸的石头砸在舆论场里。
说白了,西方对俄罗斯的算盘早变了——以前想的是“快速摁倒”,现在改成“慢慢耗死”。
去年俄乌刚打起来那会儿,欧美以为能源禁运、踢出SWIFT、砸武器就能三个月搞垮俄,结果俄转头把能源卖给亚洲,军工企业开足马力,硬是扛住了。
现在他们学精了,换个套路:一边拖长冲突拖垮俄经济,一边在俄国内部“找缝下蛆”——支持反对派搞集会、给非政府组织塞钱、在国际上拿“人权民主”说事,就盼着俄罗斯社会自己闹起来。
这半年来,俄罗斯国内还真冒出不少动静。
远东地区有人抗议“伐木项目”,被西方媒体翻来覆去报道;莫斯科高校学生团体突然收到“匿名资助”,搞起所谓“民主讲座”;甚至有议员在社交平台暗示“体制内腐败”——这些事单看稀松平常,串起来活脱脱就是西方玩了几十年的“颜色革命”剧本。
更绝的是欧盟刚通过的“对俄新制裁”,名义上禁奢侈品,实际是盯着俄精英家族的海外资产;美国中情局前官员更直白,说要“让俄民众觉得政府解决不了问题”,这哪是制裁?
分明是“心理战+舆论战”一起上。
俄罗斯也不是没防着。
普京去年就签了“反外国干涉法”,今年又收紧非政府组织注册,连社交媒体都加了“反煽动”过滤。
可问题是,长期打仗哪有不累的?
俄央行数据摆着,上半年通胀率涨到7.8%,年轻人找工作难,加上西方媒体天天灌“战争拖垮经济”的鸡汤,不少人确实开始慌了——这时候要再被内部“缝”一搅和,那才真叫麻烦。
其实德利亚金说的“看不到出路”,说白了就是俄罗斯在和西方比“谁更能熬”。
西方想要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俄罗斯想的是“挺到西方先撑不住”。
现在就看这场“熬鹰”谁能赢:是俄罗斯靠卖能源、跟中国等国合作挺过寒冬,还是西方靠“软刀子”慢慢磨垮俄社会的韧性?
说实在的,俄罗斯老百姓也不容易。
战争打了这么久,谁不想过安稳日子?
可西方偏要挑事,今天支持这个反对派,明天给那个组织塞钱,就盼着闹起来。
好在俄罗斯也不是软柿子,该立的规矩立了,该管的漏洞管了,总比当年某些国家“颜色革命”时毫无还手之力强。
不过话说回来,经济压力在那摆着,通胀高、年轻人失业,换谁都得焦虑。
这时候要是再被人煽风点火,保不齐真有人跟着跑偏。
但俄罗斯人也不是没脑子,当年苏联解体啥阵仗没见过?
现在这点小动作,未必能掀起多大浪。
说到底,这场“熬鹰”拼的是耐心,更是底气。
俄罗斯有能源、有和中国等国的合作,西方有啥?
除了印钞票搞制裁,还能拿出啥真本事?
我看啊,西方想“熬垮”俄罗斯,怕是比俄罗斯“熬垮”西方更难。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