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冯德莱恩是不想来中国的,可架不住欧盟经济快扛不住了,只能硬着头皮来装笑脸。 冯德

冯德莱恩是不想来中国的,可架不住欧盟经济快扛不住了,只能硬着头皮来装笑脸。 冯德莱恩这次访华,说是 “被迫营业” 一点不为过。这位欧盟委员会主席过去几年跟着美国在中欧关系里横冲直撞,今天指责中国新能源车 “产能过剩”,明天炒作 “新疆棉” 议题,把好好的经贸合作搅得鸡飞狗跳。 可谁能想到,风水轮流转,欧盟经济突然就扛不住了,企业们排着队哭诉求着要中国市场救命,她只能硬着头皮来北京装笑脸。 欧盟现在的经济状况有多惨?2024 年 GDP 增长率只有 0.9%,德国作为欧盟最大经济体,居然连续两年萎缩,这可是 21 世纪头一遭。 更要命的是,欧盟对华贸易逆差高达 3045 亿欧元,中国占了欧盟进口总额的 21.3%,但出口份额只有 8.3%。说白了,欧洲人兜里没钱了,还离不开中国货,这种尴尬处境让冯德莱恩的日子比坐针毡还难受。 最直接的导火索是她的 2 万亿欧元预算案。这个计划原本想大幅增加欧盟财政支出,尤其是国防和对乌援助,结果刚公布就被德国一票否决。 德国财长直接放话:“凭什么让我们当冤大头?” 这一否决彻底暴露了欧盟内部的裂痕,冯德莱恩的政治资本瞬间蒸发。 就在她焦头烂额的时候,中国外交部宣布她将与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联袂访华,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欧盟走投无路下的无奈之举。 其实欧盟企业早就撑不住了。德国汽车业首当其冲,大众、宝马这些巨头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被比亚迪、蔚来等中国品牌挤压得喘不过气。 瑞典电池制造商北伏破产,更是给欧洲绿色转型泼了盆冷水。这些企业联名上书欧盟,警告说如果再不对华缓和关系,欧洲工业就要 “集体外逃”。巴斯夫、英力士等化工巨头甚至直接喊话冯德莱恩:“别再跟着美国瞎折腾了,我们需要中国市场!” 冯德莱恩过去可不是这个态度。她上任初期紧跟美国步伐,又是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又是推动所谓 “去风险” 战略,把中欧经贸关系搞得剑拔弩张。 去年 6 月,她甚至威胁要对中国稀土出口实施制裁,结果话音未落就自己打脸 —— 中国稀土政策纹丝不动,她却不得不舔着脸来谈合作。 这种前后矛盾的操作,连欧洲媒体都看不下去,《金融时报》直言:“冯德莱恩的对华政策就像坐过山车,把欧洲企业的命运当儿戏。” 这次访华,冯德莱恩的态度明显软化。她在欧洲议会讲话时破天荒地提到 “中欧可以达成协议,甚至深化贸易和投资关系”,还主动提出要重启中欧战略、经贸、绿色、数字领域的高层对话。 这种转变背后,既有欧盟经济濒临崩溃的现实压力,也有美国对欧加征关税的外部威胁。特朗普政府的贸易大棒悬在头顶,欧盟突然意识到,把鸡蛋全放在美国篮子里,早晚得摔个粉碎。 中国这边则保持着一贯的务实态度。李强总理在与冯德莱恩通话时明确表示,中欧互为重要贸易伙伴,应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稳定。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需要再平衡的是欧方心态,而不是中欧经贸关系。” 这话说得很明白:欧洲不能一边赚着中国的钱,一边砸中国的锅。 不过,冯德莱恩此行注定不会轻松。欧盟内部对中国的偏见依然根深蒂固,法国极右翼政党在选举中崛起,更是给中欧合作添了把火。 更麻烦的是,冯德莱恩还得在华盛顿和北京之间走钢丝 —— 她前脚说要 “去风险”,后脚就得求中国市场,这种双重标准能不能骗过美国,还得打个问号。 但无论如何,这次访问都标志着欧盟对华政策的转折点。当冯德莱恩的专机降落在北京时,她带来的不仅是合作请求,更是欧洲对自身定位的痛苦反思。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06
用户10xxx06 2
2025-07-22 23:06
把欧洲拉爆了去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