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红军城不是终点,而是绞肉机。 俄军南线推进到了红军城城郊,却迟迟不进城,这

红军城不是终点,而是绞肉机。

俄军南线推进到了红军城城郊,却迟迟不进城,这事看着蹊跷,乌克兰那边的媒体也注意到了:“怎么不打?

已经摸到门口了。”

结果俄军非但不进攻城区,反而继续往南推,像是在故意放着这座城市不管。

你要说俄军怕打巷战,听起来也说不过去。

之前在马里乌波尔、巴赫穆特怎么打的?

挖地道、封楼梯、一栋楼一栋楼清的,俄军对城市战虽然说不上多擅长,但也不是没经验。

现在红军城战事打得这么凶,每天前线三分之一的交火量都集中在这里,俄军自己还把主力调来增援,要说他们是犹豫了,显然不对。

那只能说明一件事——红军城不是个目的地,它是一个“诱饵”。

俄军不打城,是在钓鱼。

乌克兰这边呢,明显上钩了。

俄军围而不打,乌军不断增兵。

按理说,兵力吃紧应该优先保住主干线城市和交通枢纽,但乌军却义无反顾地往红军城填。

你能看出来,这是政治压力下的“非打不可”。

而俄军这边呢,反而把自己变成了一台“榨汁机”。

不打城、不攻坚,专挑增援部队打,用炮火和滑翔炸弹轰补给线和后勤节点,一点点消耗你能动的部队。

这打法很熟悉了,当初巴赫穆特就是这么干的,最后那地方被打成了废墟,结果泽连斯基自己也不得不承认:投入太多部队,得不偿失。

表面是打地盘,实际是打人。

有人老盯着地图看,说俄军拿下了多少地,推进了多少公里,那其实是低层次理解。

真要说现在俄军的核心目标,不是抢城,是“挖乌军的根”。

怎么挖?

两个办法:第一,把你人打光;第二,把你装备炸光。

这仗如果继续这么打,乌克兰再多的西方支援,也顶不住前方这个火力炉灶天天往里烧人。

就像《纽约时报》分析的,俄军的节奏看上去并不急,但每一步都在“有条不紊地摧毁乌军”。

注意这个关键词,“摧毁”,不是“击退”。

这其实就是俄罗斯版的“去军事化”,跟2022年刚开战那会儿普京喊的目标如出一辙。

只不过那时候是“闪电斩首”,失败了,现在干脆换套路,用一场场“局部战役”把乌军磨光,等你自己崩。

乌克兰兵源告急,西方也不太顶用了。

你再看乌军的状态,这波夏季战役打下来,兵员问题越发严重。

60岁还能服役的法案都出来了,就说明年轻人真的不够用了。

这时候你还在红军城里打个没完,哪怕打赢了,代价也大得离谱。

而且打赢也未必能走出围城,俄军打的是合围战,罗丁斯克要是丢了,红军城的北边补给线就断了,西线也会被炮火覆盖——那时候,退也难,补也难。

说白了就是,一旦被锁死,这些精锐部队就等着被慢慢耗干。

而俄军这边,不但兵多,征兵还在加码。

普京已经明确把这场仗定义成“祖国安全之战”,背后的资源动员是全系统性的。

战斗人力不是一天两天内就打光的。

所以,别看现在红军城还没“战役决战”,实际上战斗逻辑已经很清楚:俄军要的是,把乌军拖进这个消耗战的泥潭,然后一步步把它“脱水”。

总结一句话:红军城不是终点,是陷阱。

俄军不急着进攻,而是制造一个“必须死守”的局面,引得乌军把宝贵的兵力不断往里扔,然后在外围一圈圈布好火力阵地,搞的是“消耗式围点打援”。

这不是战术层面的事情了,这是战略级别的打算。

未来如果红军城再拖个一个月,看看乌军后方的招兵情况,再看看前线部队轮换频率,这场战役的真正代价才会浮出水面。

谁耗得起,谁就撑到最后。

这仗,才刚开始真刀真枪地拼。

你觉得这场消耗战,谁更有可能撑到最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