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无论谁当总统,都对中国不友好?说句难听的,美国奥巴马之前的总统,其实都算对中友好,真要下狠手,这会多少人都吃不上饭了。 理查德·尼克松,1969年至1974年担任美国总统,出身加州普通家庭,贵格会背景,杜克大学法学院毕业。1972年,他促成中美关系破冰,签署《上海公报》,为冷战格局下的战略平衡铺路。吉米·卡特,1977年至1981年执政,佐治亚州花生农场主出身。1979年,他签署中美建交公报,推动两国关系正常化。比尔·克林顿,1993年至2001年担任总统,阿肯色州人,牛津大学罗兹学者。2001年,他力推中国加入WTO,开启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新阶段。乔治·W·布什,2001年至2009年执政,德州布什家族成员。9·11事件后,他称中国为反恐“负责任的伙伴”,推动情报合作。巴拉克·奥巴马,2009年至2017年执政,夏威夷出生,哈佛法学院毕业。2013年,他启动“亚太再平衡”战略,调整对华政策方向。唐纳德·特朗普,2017年至2021年及2025年至今执政,纽约房地产商出身。2018年,他发起对华贸易战,加征关税并制裁华为。乔·拜登,2021年至2025年执政,宾夕法尼亚州人,长期参议员。2022年,他组建芯片联盟,2023年增建菲律宾军事基地,延续对华遏制。 中美关系在上世纪70年代是个转折点。尼克松访华,主要是想借中国牵制苏联,冷战背景下,美国需要盟友分担压力。《上海公报》让两国关系从敌对走向接触。卡特时期,中美正式建交,美国开始把中国看成潜在的经济伙伴。1980年代,美国向中国出售黑鹰直升机,合作氛围还算融洽。克林顿力推中国加入WTO,打开了中国出口市场的大门,美国企业也瞄上了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庞大市场。小布什上台后,9·11事件让美国暂时把重心放在反恐上,中国被视为合作对象,双方在情报共享上互动频繁。 2010年是个分水岭。中国经济总量超日本,成了世界第二。南海填岛工程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让美国警觉。中国的5G技术、高铁、核电发展迅猛,威胁到美国的技术优势。美国商会2016年报告显示,87%的在华美企感到“系统性竞争”,比十年前高出三倍。奥巴马第二任期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60%的海军力量调往亚太,TPP贸易协定有意排除中国,遏制意图明显。特朗普上台后,直接开打贸易战,2018年对34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华为被列入实体清单。拜登延续强硬路线,2022年拉拢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组建芯片联盟,限制中国获取高端芯片。2023年,美国增建菲律宾军事基地,还向澳大利亚提供核潜艇技术,剑指中国在亚太的影响力。 美国的心态变化源于对全球主导地位的执着。75年来,美国习惯了定规则、做老大。中国的亚投行、“一带一路”和5G技术标准挑战了西方体系。美国智库警告,中国正在改写游戏规则,这让华盛顿坐立不安。两党在对华强硬上罕见一致,因为中国经济和技术崛起超出了他们的预期。从袜子玩具到高铁芯片,中国步步逼近美国优势领域,美国自然不甘心让出主导权。 贸易战打了八年,中美贸易额反倒涨到6900亿美元,说明双方经济联系剪不断。2024年,中国半导体投资暴增400%,在芯片领域的自研能力快速提升。美国两党在2024年大选期间争相表态对华强硬,国会辩论中,对华政策成了焦点。网友评论指出,美国的遏制源于对中国经济和技术崛起的焦虑。亚投行和“一带一路”让中国在全球影响力扩大,5G技术领先更让美国感到威胁。 尼克松因水门事件1974年辞职,1994年去世,晚年撰写回忆录。卡特卸任后投身慈善,2002年获诺贝尔和平奖,2025年仍在佐治亚州参与公益。克林顿卸任后成立基金会,2024年筹备全球倡议会议。小布什回到德州,2023年在休斯敦举办画展。奥巴马专注基金会工作,2024年在芝加哥发表环保演讲。特朗普2025年再次执政,继续推“美国优先”。拜登卸任后回到特拉华,2025年接受媒体采访,谈及外交政策。中美博弈还在继续,美国的不友好态度可能还将伴随中国发展而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