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朝鲜战争后,英国分析败给志愿军的原因:太多了人被打成了精神病。朝鲜战争给他们留下

朝鲜战争后,英国分析败给志愿军的原因:太多了人被打成了精神病。朝鲜战争给他们留下了沉重的阴影。朝鲜战争结束后英国军队中多了上千精神病人,英国所有的参战人员之中,患精神病的达到了百分之3.5。 朝鲜战争的自然环境让英军吃尽了苦头。1950年冬,气温低到零下30度,士兵的靴子冻得硬邦邦,手指僵得连扳机都扣不动。 冻伤病例多得吓人,军医统计,21个冻伤士兵里,12个有神经症状,5个直接确诊心理障碍。士兵睡在战壕里,裹着薄毯子,寒风一吹,人都缩成一团。 这样的环境下,战斗意志被一点点磨灭,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成了挑战。英军装备虽先进,但面对这种极端天气,坦克大炮也使不上劲,士兵的士气更是雪上加霜。 地形对英军来说是另一大噩梦。朝鲜战场全是山地和密林,英军的重型装备经常被卡在狭窄的山路上,动弹不得。志愿军却如鱼得水,擅长夜袭和游击战,常常神出鬼没。 1951年临津江战役,格洛斯特团被志愿军围困,军号声一响,英军防线就乱了套。士兵们还没来得及反应,炮弹就铺天盖地砸下来,阵地被炸得满目疮痍。这样的战斗场景反复上演,英军士兵逐渐被恐惧吞噬,很多人一听到军号就条件反射般发抖。 志愿军的战术让英军防不胜防。1951年高旺山战斗,志愿军夜间炮击如暴雨,英军阵地被炸得稀巴烂。士兵躲在掩体里,爆炸声震得耳朵嗡嗡响,泥土和碎石不断砸下来。 战斗结束后,不少人眼神空洞,有的甚至对着空气自言自语。医务报告显示,这些士兵常出现心悸、失眠等症状,稍微有点动静就吓得要命。 志愿军的进攻节奏快,火力猛,英军完全跟不上节奏。1951年第三次战役,志愿军50军夜袭皇家重型坦克营,坦克被手榴弹炸毁,士兵四散逃窜,防线瞬间崩溃。 英军自身的士气问题也是个大麻烦。参战的士兵多是二战老兵,早就打腻了仗,很多人觉得自己跟朝鲜八竿子打不着,没啥动力拼命。 英国政府一开始没把这场战争当回事,怕美国乱来会影响香港,民众也觉得这仗跟自己没关系。士兵们上了战场,心态就是混一天算一天。 数据很扎眼:1952年5月到1953年6月,英军非战斗伤亡12735人,战斗伤亡才2026人,比例高达6.29:1。1953年2月,战斗伤亡3人,非战斗伤亡却有599人。 这仗打得有多敷衍,可想而知。阵地战时,英军守着核心阵地不动,志愿军在旁边晃悠,他们都懒得管。加拿大盟友都看不下去了,吐槽英国人连巡逻都不愿意出。 心理问题在英军中被忽视了太久。战争初期,士兵抱怨头痛、胃痛,军医只当普通病处理,开点药了事。直到1952年8月,上校史密斯才提出,这些可能是焦虑症的症状。 他建议在前线附近设治疗点,但朝鲜的环境太恶劣,医疗资源跟不上。重症患者被送往日本库雷医院,66%的人治完也没法回前线,只能调去干后勤。 心理支援的缺失,让士兵的恐惧和绝望越积越多,最终像火山一样爆发。战后统计,3.5%的参战英军患上精神疾病,约上千人被确诊为心理障碍。 这场战争的教训是沉重的。英军在朝鲜战场上的失败,不仅仅是战术和装备的问题,更是心理防线的全面崩溃。 志愿军的顽强作战,朝鲜的恶劣环境,英军自身的敷衍态度,共同造就了上千名士兵的精神创伤。这场战争让英国军方和社会开始重新审视战争的代价,不仅仅是血肉之躯,还有那些看不见的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