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开中国航母,两弹打一洞,美军干了伊朗核设施:谁在布这盘棋? 2025年6月19日,辽宁号航母战斗群结束在关岛附近的演训,返航途中舰队雷达全开,护卫舰环伺,歼-15战机随时待命。 这让西太平洋成了敏感地带,任何异常动静都可能被捕捉。美军显然摸透了这个节奏,趁航母撤离,太平洋空域干净,迅速展开行动。 6月20日凌晨,密苏里州怀特曼空军基地的B-2轰炸机升空,每架携带两枚13.6吨的GBU-57钻地弹,飞向中东。行动代号“午夜之锤”,目标直指伊朗的福尔多、纳坦兹和伊斯法罕核设施。 B-2机群的飞行路径精心规划,从美国本土出发,横跨大西洋,绕过中国航母的侦察范围,经地中海和约旦上空进入伊朗。 关岛基地作为中转站,提供加油和补给,KC-135加油机确保长途飞行续航。美军还出动F-22战机和电子战飞机,压制伊朗的防空雷达,制造信号干扰。 为掩盖意图,部分B-2飞往太平洋方向,伪装成例行任务,分散注意力。整个行动保持无线电静默,依靠卫星导航,18小时后抵达目标空域。 福尔多核设施藏在库姆山区,深达91米,山体和四层混凝土防护让伊朗人觉得固若金汤。6月21日深夜,第一枚GBU-57精准命中入口,炸毁地表防御,第二枚沿同一弹道深入,摧毁核心区域,离心机和设备被彻底破坏。 纳坦兹核设施也被B-2投放的多枚钻地弹击中,地面建筑化为废墟。伊斯法罕核技术中心则遭到俄亥俄级潜艇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打击,30枚导弹从红海低空飞来,绕过防空网,摧毁关键目标。卫星图像显示,福尔多入口成深坑,纳坦兹和伊斯法罕满目疮痍。 这次行动的时机抓得太精准。辽宁号的撤离让美军避开了中国海军的雷达网,关岛的雷达死角为B-2提供了隐秘转场空间。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报告指出,行动前特朗普与顾问连夜开会,敲定每一个细节,确保不出纰漏。125架飞机协同作战,空中加油、侦察、干扰环环相扣,展现了美军的高效执行力。特朗普事后在社交媒体发文,宣称福尔多“已不复存在”,直接点燃全球舆论。 伊朗的反应毫不含糊。哈梅内伊进入深层地堡,切断对外通信,革命卫队进入最高戒备。伊朗国家电视台宣称,美国在中东的每一处军事存在都是目标,暗示报复即将来临。 6月22日,伊朗向伊拉克的美军基地发射弹道导弹,但受技术限制,多数被拦截,未造成重大损失。伊朗转而加大红海行动,革命卫队快艇骚扰霍尔木兹海峡的商船,导致油价短时间内上涨4%。国际社会高度紧张,21个国家发表联合声明,警告冲突升级风险。 以色列在这场博弈中低调但关键。过去一周,以色列战机持续打击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目标,却始终无法触及福尔多。 美国这次出手,等于是替以色列扫清了最大障碍。特朗普公开表示,行动针对伊朗核威胁,但未提后续打击计划,暗示倾向通过外交压伊朗就范。伊朗则宣称核材料已转移,福尔多损失有限,试图稳住国内士气。 这局棋的背后,牵扯了太多算计。特朗普的果断拍板、美军的精准打击、以色列的战略诉求,环环相扣。 伊朗的强硬回应和中东的连锁反应,让局势像个火药桶,谁也不知道下一步会炸成啥样。福尔多的废墟还在冒烟,哈梅内伊在筹划反击,特朗普则继续放话。这盘棋局,远没到收官的时候。 伊朗的报复行动接踵而至。6月23日,革命卫队快艇在霍尔木兹海峡拦截一艘英国油轮,船员被扣留12小时,全球油价应声再涨。 伊朗外长飞赴莫斯科,与俄罗斯商讨联合应对,试图拉盟友壮声势。国际原子能机构召开紧急会议,呼吁双方克制,但伊朗坚持推进核技术研发。 特朗普在白宫表示愿意谈判,但强调“伊朗必须让步”。以色列则继续空袭黎巴嫩目标,保持压力。这场博弈的最终走向,依然悬而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