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以色列能打赢5次中东战争,打赢哈马斯、真主党和叙利亚,不是他们有多厉害,而是因为以色列永远都是先发制人,通过偷袭,先把别人的空军、军事基地设置指挥部先端掉,从而确自己的作战主动权。 以色列的先发制人战略源于地缘劣势。国土面积仅2万多平方公里,四周强敌环伺,战略纵深几乎为零,一旦防线被突破,国家就可能覆灭。 这种处境逼得以色列必须主动出击,抢占先机,优先摧毁敌方核心军事资产,如空军、指挥中心和武器库,以确保战场主动权。这种策略贯穿五次中东战争及对哈马斯、真主党等组织的作战。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刚建国,埃及、约旦、叙利亚等国联合进攻。面对装备简陋的国防军,敌方坦克和步兵气势汹汹。以色列利用联合国促成的停火期紧急扩军,本-古里安奔走欧美,采购捷克步枪和二战老旧飞机。 达扬组织新兵训练,整合战术。停火结束后,以色列在加利利和内盖夫地区发起反攻,占领关键据点,迫使敌军后撤,初步验证了主动争取时间的价值。 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以色列抓住埃及国有化苏伊士运河的契机,与英法结盟。10月29日,以色列伞兵突袭西奈半岛,迅速占领路口,随后坦克部队推进,配合英法空袭埃及关键设施。 行动虽因国际压力中止,但为以色列赢得了宝贵的和平窗口,证明了先发制人能迅速改变战局。1967年六日战争是先发制人战略的巅峰。 埃及封锁蒂朗海峡,集结重兵,叙利亚和约旦边境挑衅不断。摩萨德通过侦察机和线人锁定埃及空军基地位置。 6月5日清晨,以色列200架战机低空突袭,摧毁埃及300多架飞机,跑道被炸成废墟。叙利亚和约旦的空军随后也被重创,失去空中掩护的阿拉伯联军迅速崩溃。以色列六天内占领西奈半岛、戈兰高地和约旦河西岸,国土面积翻倍。 这场战争成为军事教科书案例,凸显情报与突袭的威力。对哈马斯的作战延续了这一思路。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从加沙发动大规模火箭弹袭击,突破隔离墙。 以色列情报部门迅速反应,通过无人机和线人锁定哈马斯指挥部和火箭发射点。10月8日,空军出动F-16战机,投下精确制导炸弹,摧毁武器库和地下隧道网络,瘫痪哈马斯指挥系统。地面部队随后推进,清查残余据点,有效削弱其作战能力。 真主党的据点也多次成为目标。2024年2月7日,以色列战机突袭叙利亚霍姆斯,炸毁一栋藏有真主党据点的居民楼。 类似行动在黎巴嫩边境反复上演,如2023年对水泵站的轰炸,以色列称其为武器转运点。这些行动精准打击了真主党的后勤网络,尽管引发平民伤亡争议,但显著削弱其军事能力。 2025年6月的“崛起之狮”行动针对伊朗核设施。摩萨德通过卫星和网络监控,掌握纳坦兹核设施的离心机车间位置。 6月12日深夜,F-35战机利用电子干扰突破伊朗防空网,精准炸毁目标。伊朗随后发射无人机报复,但因缺乏有效协调,未能造成实质威胁。这次行动重创伊朗核计划,巩固了以色列的战略优势。 以色列的成功离不开对手的弱点。阿拉伯国家在五次中东战争中人数占优,但内部不和,埃及、叙利亚、约旦常因战略分歧互相掣肘。 哈马斯和真主党虽有伊朗支持,但组织松散,难以应对以色列的情报优势和快速打击。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多次否决对以色列不利的决议,为其行动提供外交庇护。 情报是先发制人战略的基石。摩萨德通过卫星、无人机和线人网络,长期监控敌方动向,精确掌握目标位置和弱点。 六日战争前,侦察机拍摄的胶片详细记录了埃及空军基地的布局。2023年对哈马斯的打击中,无人机实时传输火箭发射点的坐标。这种情报优势让以色列总能抢在对手反应前下手。 空军是先发制人的利器。以色列空军训练严苛,飞行员熟练掌握低空突袭和精确打击。六日战争中,战机贴海飞行,避开雷达,突袭成功率近乎完美。2025年对伊朗的行动中,F-35利用隐形技术和电子干扰,轻松突破防空网。空军的高效执行确保了战略的成功。 地面部队的快速反应同样关键。1948年战争中,以色列士兵在停火期训练成军,1956年和1967年战争中,坦克部队迅速推进,巩固空袭成果。 对哈马斯的作战中,地面部队在空袭后逐屋清查,摧毁残余据点。这种空地协同让以色列的打击效果最大化。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