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老总亲自留下的借条,这是真是假? 从持有人吴佑元口中,人们知道了这样一段故事: 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到最为关键的阶段,中华大地硝烟弥漫,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八路军战士们为抗击日寇,四处奔波,物资极度匮乏。 马上天气要转冷,如果没有充分的补给,缺衣少食的战士们,恐怕熬不过这个冬天。 贺龙心急如焚,无奈之下,贺龙只能决定,找当地的老乡先借一部分,就这样,贺龙来到了湖南邵阳隆回县荷香桥镇,爱国人士周连池的家中。 周连池虽家境富庶,却绝非那种欺男霸女的地主豪强,相反,他乐善好施,始终心系国家与民族。 当他听闻战士们为了抗击侵略者风餐露宿,当即便表示自己愿意伸出援手,将家中所能拿出来的米面钱粮,都无偿捐献给八路军。 贺龙看着周连池赠送的物资,感动万分,于是当即便写了借条,借条内容为: “借爱国人士周连池先生大米陸拾肆斗、大肥猪壹条、银元肆佰贰拾块、铜钱伍佰块、小钱十贯,祖国统一时来中央。八路军贺龙 ”。 这个举动倒是让周连池很是意外,他赶紧拦住贺龙,表示自己是为了支援抗战,东西不用还。 但贺龙还是坚决把借条塞进了周连池手中,让他待到和平之日,找八路军要回他应得的还款,“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是铁的纪律。 不过,建国后,周连池没有拿出这张借条,而是珍重地收藏了起来,他觉得自己为八路军做些贡献是情理之中的,不愿找国家要钱。 直到弥留之际,他才把儿子周炎光叫到床前,说出了当年旧事。 然而周连池去世的突然,没来得及交代借条藏在了哪里 直到2003年,周家翻新族谱的时候,周炎光终于从族谱夹层,找到了已经泛黄的借条。 但周炎光又难以确定借条真实性,于是,周炎光委托邻居吴佑元进行调查。 吴佑元对此事很感兴趣,于是跑遍了全国的博物馆等机构来查证,这一查,就花费了十多年时间。 毕竟当年的亲历者,大都已经离世。 还有不少人对此事提出质疑,认为借条的写法不符合时代习惯,有伪造的嫌疑。 直到2014年11月29日,吴佑元根据新闻报道找到了贺龙的亲外甥向轩,向轩证实,当年借粮,确有其事。 此外,经湖南省专业部门鉴定后,发现该借条的纸张是解放前记账的契格纸,墨迹和印章都属于旧迹,同时签名大概率出自贺龙本人之手,这也从科学角度证明了借条的真实性。 相关部门也折算了当年所借钱款的价值,兑现给了周家后人现金。 一张借条,承载了跨越一个世纪的军民鱼水情。 参考资料: 新京报《如何兑现层出不穷的“八路军借条”》
猜你喜欢
1948年,一位共产党员被捕,为保命他主动透露12人名单,特务们喜不自胜,可当看
2025-07-17
万物知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