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中国硬派越野进入华为时代,还看比亚迪方程豹?如果聊硬派越野,必须有东风猛士一号。

中国硬派越野进入华为时代,还看比亚迪方程豹?

如果聊硬派越野,必须有东风猛士一号。高机动性军用越野汽车的底子,无论外观还是内核,都把硬派的基因贯彻到底。近日,东风猛士和华为联手打造的猛士M817正式开启预售。为了摆脱粗糙大条的刻板印象,新车定位豪华智能,引人关注的除了硬核的动力参数,更多的是“全栈华为”的技术升级。猛士能否成功跻身当下热销的方程豹、旅行者一类的城市越野市场,我们一起看看。

华为“大脑”+激光“眼”,最新乾崑智驾ADS 4行?

猛士M817搭载的华为最新的乾崑智驾系统ADS 4,相比前代系统,其端到端延时降低了约一半,变道过程更流畅,无效变道减少,通行效率提升约五分之一,重刹频率也下降了约三成。

支撑这套系统的是遍布车身的27个高精度传感器。包括1个192线激光雷达,探测距离可达250米;3个4D成像毫米波雷达;11个摄像头负责360度监测;以及12个超声波雷达。这套感知系统被寄望于应对越野常见的复杂光线、扬尘及多变路况。

其主打的“车位到车位P2P 2.0”功能,力求覆盖从出发地车位到目的地车位的全场景辅助驾驶,包括公开道路、园区道路、地下车库等场景。此外,城市道路的复杂场景,如十字路口、环岛、匝道汇入汇出等都有覆盖,并具备应对慢车、施工占道或邻车加塞的策略,甚至在感知到有车加塞的时候会自动鸣笛。这个操作虽然相当老司机,但是感觉有点难评。

全场景智能泊车功能是另一重点,包含代客泊车、循迹倒车等多种模式。其中,代客泊车功能支持多层停车场环境,旨在减轻用户尤其是新手司机的泊车负担;循迹倒车功能则可在窄巷中按原行驶路线倒回最多120米;对于极窄车位,遥控泊车功能也可以让用户在车外操作。

六块屏幕+鸿蒙座舱5,内饰够“潮”?

座舱内部,猛士M817配备的六块屏幕,包括10.25英寸仪表屏、15.6英寸中控屏、成像尺寸20.6英寸的W-HUD抬头显示、流媒体内后视镜、后排控制屏以及用于驾驶模式切换的飞航旋钮。后排乘客可通过控制屏操作座椅、空调和天窗遮阳帘。

鸿蒙座舱的核心是鸿蒙桌面操作系统,强调零学习成本、零层级交互和自定义功能。中控屏支持智慧分屏,可同时显示导航与其他应用界面。一键投屏功能兼容鸿蒙与安卓设备,可将手机应用投射至车机大屏。

跨设备互联是鸿蒙的特色。同账号的鸿蒙手机与车机可实现任务无缝流转,例如上车自动延续手机端的导航或音乐任务。“超级桌面”功能则允许用户在车机上直接使用华为手机上的大量应用。通过“华为分享”,车辆拍摄的照片或行车记录可便捷分享至手机。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提到后续可通过OTA升级还能获得更多座舱功能。

云端守护与无感连接:乾崑车云与鲸鳍通信

华为乾崑车云服务(IVCS)主要提供远程安防与便捷服务。增强哨兵模式能通过网络唤醒特定传感器监控车辆周边,在感知碰撞、人员接近等风险时发出警报。“乾崑云瞰”功能则允许车主通过手机远程实时查看车辆外部摄像头画面,支持单视角或全景查看,并有人脸车牌脱敏处理。

通信能力由华为鲸鳍T-BOX保障。官方数据称,其通信强度和范围是业界平均的2.8倍,从无网到弱网的回网速度是业界平均的10倍,弱网环境下远控成功率超过99.9%。采用联通+移动双卡设计以应对信号不佳场景,并针对山区隧道、地下停车场等弱网环境优化了网络连接速度。对于城市用车这或许感触并不明显,但是对于越野发烧友来说,这或许是最实用的功能之一。

硬核实力能否征服越野老炮?

猛士M817的登场,无疑将华为技术推向了更“硬核”的战场。505kW的系统功率、848N·m的扭矩、900mm的涉水深度、长达1300公里的综合续航,以及华为几乎全家桶式的智能化方案。

然而,真正的考验在图纸之外。极端环境下的电子系统稳定性、复杂非铺装路面上的传感器可靠性、长时间剧烈颠簸对精密硬件的耐受性,这些都是传统越野爱好者对“智能越野”持保留态度的关键点。华为的乾崑系统和猛士的底盘能否在沙漠的烈日下、高寒地带以及连续不断的交叉轴和炮弹坑里,保持如宣传般的流畅与稳定?

当越野从少数人的技术挑战变成“一键智能”的便利操作,核心用户群体是否愿意为此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