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38年,在藤县保卫战中,王铭章看着距离自己一千多米的龟尾寿三,问旁边的副官“

1938年,在藤县保卫战中,王铭章看着距离自己一千多米的龟尾寿三,问旁边的副官“这个距离能不能打到他”,副官没有多说一句话,而是举起了自己的枪,只听三声枪响之后,龟尾寿三从马背上摔下来。

主要信源:(人民网——毛泽东亲书挽联的抗日名将王铭章;新华社——王铭章:以身殉国为民族争光)

1938年3月17日的滕县城头浓烟翻滚。

川军122师师长王铭章趴在盐垛后头,左眼紧贴汉阳造的老套筒瞄准镜。

西北角七百米外,举着指挥刀的日军少佐龟尾寿三正嘶吼着让步兵冲锋。

王铭章扣动扳机的瞬间,一发炮弹在他左侧炸开,灼热气浪掀飞了他的军帽。

子弹穿过硝烟,精准钻进龟尾的眉心。

这个后来被写入日军第十联队战史的场景,拉开了藤县血战的终章。

十二岁那年,王铭章在四川新都的谷仓里用弹弓打下三十步外的麻雀。

当私塾先生用戒尺抽他"玩物丧志"时,少年攥着麻雀尸体说:"将来打倭寇的头,比这准。"

二十五年后,龟尾寿三成了那只坠落的老雀。

彼时滕县城头堆着七千包淮盐,本是预备运往前线的军需物资,此刻却成了川军最后的掩体。

盐粒遇血凝成红冰,踩上去嘎吱作响。

三月十五日破晓,二十四架日机把城墙炸成锯齿状。

守军唯一的防空武器是架在钟楼顶的马克沁机枪,射手王有根打到第三梭子弹时被弹片削去半边脸。

他的血滴在城下临时医护站,染红了正为伤兵截肢的军医手套。

午后日军坦克撞开南墙缺口,王铭章抄起大刀片率警卫连扑上去。

有刚入伍的川娃子没见过坦克,抱着集束手榴弹往履带里滚。

那夜清点人数,师部炊事班只剩两人能站立,他们用炸塌的灶台砖块垒工事。

王铭章的德国造望远镜在十六日被炮弹震碎。

他眯着眼观察西关阵地时,望远镜的碎玻璃嵌进了眉骨。

卫兵要给他包扎,却见师长掏出块粗布,竟是1932年川军内战时的敢死队袖标。

血渗进"保境安民"四个大字里,那正是龟尾联队攻打的城门方向。

当夜降温,守城士兵的草鞋冻在血泥里,扯掉时连皮带肉撕下。

十七日上午十时,龟尾寿三在望远镜里看见城头飘扬的川军破旗,决定亲自率队冲锋。

他特意解开军装风纪扣露出少佐领章,这个距离守军根本打不着,却成了王铭章眼中最醒目的靶标。

子弹从老套筒射出时,日军第十联队战报记载:"龟尾大队长中弹仰倒,指挥刀脱手飞出三米,刀鞘金菊纹章嵌入通讯兵小腿。"

而千里之外的王铭章故里,他少年时练习射击的柏树林突然无风自摇。

午后三时,身中七弹的王铭章倒在奎星楼下。

弥留之际他望见城隍庙残骸里有尊烧黑的土地像,恍惚是老家祠堂供着的祖爷爷。

最终三千川军仅十七人存活,却阻滞矶谷师团整整三天。

台儿庄战场的汤恩伯部因此赢得布防时间,五天后取得大捷。

日军战地记者拍下满地碎盐与焦尸的城垣照片,标注"昭和十三年三月十七日于山东滕县"。

重庆追悼会上,老蒋盯着王铭章灵柩前那把带缺口的军刀出神,那原是龟尾的佩刀。

毛泽东送的挽联写着"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白布黑字铺在朝天门码头。

当载着灵柩的民生轮逆流而上,巴县江岸跪满焚烧纸钱的白衣百姓。

纸灰像黑蝶飞过王铭章少时打雀的柏树林,落在他倡议创办的铭章中学钟楼上。

对此您怎么看?

评论列表

沧海桑田
沧海桑田 3
2025-07-18 19:06
如果军人都像王铭章等将军这样,小日本给它十个胆子也不敢犯我中华